abs 工作原理是?根據物理知識 滑動摩擦比滾動摩擦
編輯: admin 2017-26-03
-
4
“ ABS”是英文“Anti-lock Break System”或“Anti-skid Break System”的縮寫,中文譯為“防抱死剎車系統”或“防滑剎車系統”.它是一種具有防滑、防鎖死等優點的安全剎車控制系統.沒有安裝ABS系統的車,在遇到緊急情況時,來不及分步緩剎,只能一腳踩死.這時車輪容易抱死,加之車輛沖刺慣性,便可能發生側滑、跑偏、方向不受控制等危險狀況.而裝有ABS的車,當車輪即將到達下一個鎖死點時,剎車在一秒內可作用60至120次,相當于不停地剎車、放松,即相似于機械的“點剎”.因此,可以避免在緊急剎車時方向失控及車輪側滑,使車輪在剎車時不被鎖死,輪胎不在一個點上與地面摩擦,加大了摩擦力,使剎車效率達到90%以上.
在四輪驅動車輛中,四個輪子都可能滑動, ABS 系統的速度基準不能通過輪胎速度傳感器進行測量.加減速信息來自于一個縱向加速度計,加速度計可能是一個獨立的傳感器,也可能是集成在 ABS 控制器中的一個 PCB 安裝元件,或在一個單獨的傳感器組中.通常,加速度計的測量范圍是 1g 到 2g ;隨著溫度和時間的變化,補償穩定性大于 100mg ;頻率范圍通常是 50Hz .適合此系統的產品: SCA320 SCA620 SCA610 SCA220( 模塊 ) 等.
[轉帖]ABS系統及工作原理 制動性能是汽車主要性能之一,它關系到行車安全性(有點廢話呵,不過多少人買車有真正關注過這個,特別是一些小排量的車).評價一輛汽車的制動性能最基本的指標是制動加速度、制動距離、制動時間及制動時方向的穩定性. ABS(Ant-ilock Brake System)歷史: 制動力調整裝置設計思想的提出在20年代末,當時有人獲得了這方面的一項專利(具體是誰就不知道了).五十年代,世界上第一臺防抱死制動系統 ABS 在 1950 年問世,首先被應用在航空領域的飛機上,Knorr 公司(位于慕尼黑,該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以生產制動系統著稱的公司)的防抱制動裝置 (ABS) 開始用于火車.當時的純機械式測試接收記錄裝置還不能適應汽車技術的較高要求,所以當時的車用ABS起的效果不是很好.經過大量的試驗研究,終于得出: “測試車輪轉數的傳感器以及調節轉數的控制儀是實現目標所必不可少的” 這是車用ABS系統研制的重要理論依據! 70年代,奔馳公司開始設想并在新聞界宣稱要在轎車、載貨車和大客車上使用電控式ABS,但尚無成熟的、大批生產的產品.1978年,奔馳公司首次在S級豪華型轎車上裝用了ABS.1984年,開始在S級、SL級轎車和190E汽油噴射汽車上成批裝備了ABS.從1992年10月至今,在德國,ABS已屬各類轎車的基本裝備. 目前,最新的ABS已發展到第5代,現今的ABS還有多方面的功能,比如: 1、電子牽引系統(ETS) ,. 2、驅動防滑調整裝置(ASR) 3、電子穩定程序(ESP) 4、輔助制動器 再說ABS的分類: 按機械式、電子式分類,兩者有以下不同 1、電子式ABS是根據不同的車型所設計的,它的安裝需要專業的技術,如果換裝至另一輛車就必須改變它的線路設計和電瓶容量,沒有通用性;機械式ABS的通用性強,只要是液壓剎車裝置的車輛都可使用,可以從一輛車換裝到另一輛車上,而且安裝只要30分鐘. 2、電子式ABS的體積大,而成品車不一定有足夠的空間安裝電子ABS,相比之下,機械式的ABS的體積較小,占用空間少. 3、電子式ABS是在車輪鎖死的剎那開始作用,每秒鐘作用6~12次;機械式ABS在踩剎車時就開始工作,根據不同的車速,每秒鐘可作用60—120次. 4、電子式ABS的成本較高,相比之下,使用機械式ABS要經濟實用些. 按控制通道分類,有以下幾種: 四通道式、特點:附著系數利用率高,制動時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每個車輪的最大附著力.但是如果汽車左右兩個車輪的附著系數相差較大(如路面部分積水或結冰),會影響汽車的制動方向穩定性.廣州本田即是使用四通道ABS裝置. 三通道式、特點:汽車在各種條件下制動時都具有良好的方向穩定性.三通道ABS在小轎車上被普遍采用. 二通道式、特點:二通道式ABS難以在方向穩定性、轉向控制性和制動效能各方面得到兼顧,目前采用很少 一通道式、特點:結構簡單,成本低等,在輕型載貨車上廣泛應用. 制動防抱死系統的基本組成 : ABS通常都由車輪轉速傳感器、制動壓力調節裝置、電子控制裝置和ABS警示燈組成,在不同的ABS系統中,制動壓力調節裝置的結構形式和工作原理往往不同,電子控制裝置的內部結構和控制邏輯也可能不盡相同. 各種ABS在以下幾個方面都是相同的: (1) ABS只是汽車的速度超過一定以后(如5km/h或8km/h),才會對制動過程中趨于抱死的車輪進行防抱死制動壓力調節.(2) 在制動過程中,只有當被控制車輪趨于抱死時,ABS才會對趨于抱死車輪的制動壓力進行防抱死調節;在被控制車輪還沒有趨于抱死時,制動過程與常規制動系統的制動過程完全相同(3) ABS都具有自診斷功能,能夠對系統的工作情況進行監測,一旦發現存在影響系統正常工作的故障時將自動地關閉ABS,并將ABS警示燈點亮,向駕駛發出警示信號,汽車的制動系統仍然可以像常規制動系統一樣進行制動. ABS使用特點: 1、 在低附著系數的路面上制動時,應一腳踏死制動踏板 2、 能在最短的制動距離內停車 3、 制動時汽車具有較高的方向穩定性 最后,還是那句話,再好的安全裝備怎么也比不上小心駕駛和高超的駕駛技術的!所以對這些裝備也不要太過迷信,生命誠可貴!
類似問題
類似問題1: 聽診器的工作原理?用物理知識回答[物理科目]
物體振動
類似問題2: 汽車ABS工作原理汽車上的ABS剎車到底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是不是在你踩剎車的時候,輪胎不會靜止不動,而是剎一下,
現在絕大部分轎車早已將ABS(制動防抱死系統)作為標準配置,但要說真正了解ABS的主要功用,知道ABS到底能于什么,這樣的人并不多,于是就出現了一些對ABS的誤解.
駕駛過不帶ABS轎車的朋友都知道,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將制動踏板踩到底,便能聽見輪胎一聲尖叫,于是在路面上留下了兩條黑黑的輪胎印,這就是因為車輪不能轉動(專業術語稱之為“車輪抱死”)而與路面發生了的滑動摩擦留下的.
其實對輪胎的磨損還是次要的,車輪一旦抱死,車子極易失去控制,從而出現危險的情況.如果前輪發生抱死,最直接的便是失去轉向能力,此時打轉向盤根本無濟于事,而只能禱告車子趕快停下來!
如果后輪發生抱死,轉向能力倒是存在,但極有可能出現后輪側滑,嚴重時便出現甩尾.車子一旦發生側滑或甩尾,尤其是在高速行駛時,車身便完全失去了控制,只能聽天由命了!
基于制動時車輪抱死會使駕駛員失去對汽車的控制,從而使得駕乘人員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解決制動時車輪抱死這種情況呢?ABS(制動防抱死系統)就是由此而誕生的.
顧名思義,制動防抱死系統就是在制動時車輪不會抱死.
可以想象,當駕駛者緊急制動時快速踩下制動踏板后,前輪不會抱死,轉向能力依舊存在,那就完全可以在制動時采取措施避開前方的危險.如果后輪也不會抱死,側滑和甩尾也將不會出現,對車身的控制依然在駕駛者手中.
經過前面的簡單分析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其實ABS最重要的功能并不是為了縮短制動距離,而是為了能夠盡量保持制動時汽車的方向穩定性.
制動防抱死系統起作用時,車輪與路面的摩擦屬滾動摩擦,這會充分利用車輪與路面之間的最大附著力進行制動,從而提高制動減速度,縮短制動距離,但最重要的還是保證汽車的方向穩定性.
ABS工作時就相當于以很高的頻率進行點剎,于是在緊急情況下踩制動踏板,肯定會感到制動踏板在顫動,同時也會聽到制動總泵發出的“噠噠”聲,這便是ABS在正常工作.由于制動總泵在不斷調整制動壓力,從而對制動踏板有連續的反饋力.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堅定不移”地踩住制動踏板,同時采取積極措施避險.
總之,ABS只是輔助安全系統,其作用都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千萬不可百分之百依賴于這些系統,只有安全駕車才是最重要的.
類似問題3: 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是什么,運用8上物理知識急用,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溫度計的寧敏度[物理科目]
把水銀管做細就提高靈敏度了
以為熱脹冷縮導致水銀體積增大,同樣溫度變化,體積變化意義.管細了上升高度就高,看著就明顯了,也就是靈敏度提高
類似問題4: 【如圖所示是人們常用的訂書機.它的結構設計和工作原理運用了許多物理知識.】百度作業幫[物理科目]
訂書機用到的物理知識是比較多的,如:
(1)壓柄做得寬大有利于減小壓強;
(2)釘書針(出針口)很尖細有利于增大壓強;
(3)底座做得寬大有利于減小壓強;
(4)訂書機是以轉軸為支點的杠桿.
(5)彈簧的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使訂書機及時復位.
(6)壓柄、彈簧、轉軸構成一個省力杠桿.
(7)在底部墊了兩塊橡皮,可以增大訂書機與桌面間的摩擦.(答案不唯一).
類似問題5: 汽車ABS防抱死系統的工作原理?在汽車制動時,高速行駛,緊急剎車ABS防抱死的原理
以前沒有ABS的時候,老司機都知道最有效的剎車方法不是一腳踩到底而是連續的點剎,所謂ABS就是用電腦實現這一功能,司機只管踩住剎車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