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廠對環境污染的現狀及采取的防污措施這是實習報告..
編輯: admin 2017-26-03
-
4
船廠主要污染應該有噪聲,油類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等.主要應該減少噪聲,垃圾收集吧.
既然是實習報告,應該根據你實際情況來寫,也是個鍛煉自己,增加自己能力知識面的機會,不要輕易放棄了,對你以后工作有好處.下面的是某船廠的一個環評的一部分,給你做參考吧.
污染分析
1)廢氣污染物
噴砂廢氣
船體修理過程的打砂環節產生大量的粉塵.本項目船塢噴砂廢氣的產生源強為27kg/h,從而可以計算出本項目船塢年產噴砂粉塵48.74t/a.
1.2噴漆廢氣
項目噴涂最多產生甲苯0.9t/a、二甲苯0.8t/a.
1.3焊煙
氣體成份復雜,較難定量化,本環評僅作定性分析,而對焊接煙塵則作定量化分析.
1.4食堂油煙
項目員工食堂設置1個灶頭,一日一餐,合計工作2小時.1.5備用發電機與其他機動車輛廢氣
2. 廢水污染物
2.1生產廢水
2.1.1船艙清洗水
平均每天廢水產生量約為0.1m3/d,年產生量36m3/a
2.1.2壓倉水
平均每天廢水產生量約為0.5m3/d,年產生量為180m3/a.
2.1.3船體清洗廢水
待修船舶進塢后,在檢修前,一般均需使用高壓水槍對船舶外殼進行簡單清洗.平均每天用水量約0.2m3/d,年用水量為70m3/a.
2.1.4空壓機等產生的廢水
目前空氣壓縮水、冷卻水合計產生量約80m3,年排放量約28880m3/a.
2.2 生活與辦公污水
包括職工食堂污水、車間辦公廢水、辦公污水、船塢的生活與辦公污水等.
2.3 初期雨水
3.固廢
本項目運營期間固體廢棄物主要是生活垃圾、船舶修理過程中產生的廢料等生產垃圾,以及碼頭定期疏浚產生的污泥、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少量污泥等.
3.1一般生活垃圾
本項目現階段每年修船3艘,根據近年的相關經驗統計,船舶生活垃圾按在船人數計,發生系數按1.5kg/人•日計,則生活垃圾產生總量為0.5噸/年.
項目員工辦公等產生的生活垃圾量平均約0.3kg/d,年產生量為5t/a.
食堂隔油池每天產生廢油約5kg,則年產生量約為1.8t/a.
污水處理設施污泥,定期由當地環衛部門清運處置.
3.2一般生產固廢
(1)廢鋼材
廢鋼材是本項目最主要的生產固廢,主要來源于被修理船舶的更換的各種廢棄部件,以及機加工、下料等產生的邊角料,年產生量為150t/a.
(2)廢膠條
主要船舶更換的密封與減震部件,年產生量為0.8t/a.
(3)廢焊條
廢焊條包括焊接留下的根,全部分類收集后出售,年產生量為0.5t/a.
(4)廢銅件
廢銅件主要為修理船舶更換的一些專門的銅部件,以及廢棄的銅線纜、漆包線圈等,由于這類固廢銷售價格較高,一般均單獨收集后出售.
(5)疏浚污泥
3.3 危險廢物
油漆桶、乳化液桶、油污棉絲、廢機油、廢乳化液等
4 噪聲
修船廠作業區常用的機械設備均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噪聲.本項工程主要的噪聲源有:起重機、高空車、發電柴油機組、空壓機、叉車等.機動車輛為非穩定噪聲源.車輛行駛中,其發動機和冷卻傳動系統等部件均會產生噪聲,行駛中引起的氣流湍動、排氣、輪胎與路面的摩擦等亦會產生噪聲.當有待修船舶進入碼頭,或修好后準備出航,為防止水上交通等事故產生,需要鳴笛,其噪聲一般在85dB(A)左右.
三、擬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
1.廢水污染物防治整改措施
需要采取措施,實行雨污分流.經過現場勘查與研究,擬在廠區敷設專門的雨水管網.現由于廠區的廣場現有部分空閑場地,在其東側修建一初期雨水儲存池,專門儲存廠區產生的初期雨水(暴雨前10分鐘的雨水),隨后,逐步泵入污水處理站處理.10分鐘后的雨水,由雨水管網直接排入長江.
2.廢氣污染物防治整改措施
(1)船塢噴砂廢氣防治措施
船塢本身就是半封閉狀態的,在進行噴砂與涂裝廢工藝時,為了進一步減少其廢氣與污染物的生產、排放量,需用篷布將船塢的兩端封閉.
(2)食堂油煙
職工食堂的廚房安裝油煙凈化裝置,油煙經油煙凈化裝置處理后,達標排放.目前,一般的油煙凈化裝置的油煙凈化效率均能夠達到90%以上.
(3)焊煙治理措施
目前,本項目所有焊煙均直接排放,未經過任何處置,為了進一步減少焊煙的危害與排放量,船體車間與廣場等有條件的場所,其焊接煙塵全部采用移動式焊煙設備治理后排放.
3.固廢防治整改措施
職工食堂的食品下腳料與食堂隔油池的廢油分類收集.
職工食堂的食品下腳料,由有相應資質的單位回收處理;隔油池產生的廢油,全部銷售給有廢油脂加工營業執照的合法企業處置.
4.噪聲防治整改措施
需要根據廠界噪聲監測結果,確定需要采取的相關環保措施.
類似問題
類似問題1: 【我國目前環境狀況如何,造成環境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快有賞】百度作業幫
一、海洋污染現狀
目前,我國的海洋環境,總的來看,基本上還是處于良好狀態.但在某些沿岸的海灣、河口及局部海域,如大連灣、遼河口、錦州灣、渤海灣、萊州灣和膠州灣等,環境污染比較嚴重;某些海洋水產資源衰落,漁獲量減少,少數珍貴海產品受損,一些海洋水產資源質量受到影響;部分灘涂荒廢,濱海環境遭到損害.就海區而言,渤海沿岸污染較嚴重,東海和黃海次之,南海污染較輕.
當前,污染和損害我國海洋環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陸源污染物: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沿海地區,每年排放入海的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約60億噸.在生活污水中,以東海沿岸的排放量最大,其次為南海沿岸和渤海沿岸,黃海沿岸最小,在工業污水中,也以東海沿岸排放量最大,占總量的50%;渤海沿岸和南海沿岸次之,黃海沿岸最少.
2、船舶排放的污染物:我國擁有各種機動船只10多萬艘,每年進入我國港口和航經我國管轄海域的外輪幾萬艘次,有大量含油污水排放入海.如1979年,巴西油輪在青島油碼頭作業,一次跑油380噸.
3、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的污染:我國沿岸分布著幾個大油田和十幾個石油化工企業,跑、冒、滴、漏的石油數量很可觀,每年有10多萬噸石油入海.
4、人工傾倒廢物污染:過去把海洋當作大“垃圾箱”,任意傾倒廢物.如大連香爐礁海岸、葫蘆島、青島、溫州、湛江等地,把垃圾、礦渣和其他廢物堆放在海邊或直接倒入海中.
5、不合理的海洋工程的興建和海洋開發:這使一些深水港和航道淤積,局部海域生態平衡遭到破壞.
我國沿海各種類型的污染源主要有200多處,渤、黃海沿岸有100多處,東、南海沿岸100處左右.這些污染源排放入海的重要污染
物,有石油烴、重金屬污染物及有機物污染物.河流攜帶,是污染物入海的主要途徑.
二、我國土壤污染現狀
1、土壤的重金屬污染
隨著工業、城市污染的加劇和農用化學物質種類、數量的增加,土壤重金屬污染日益嚴重,污染程度在加劇,面積在逐年擴大.重金屬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動差、滯留時間長、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并可經水、植物等介質最終影響人類健康.
據我國農業部進行的全國污灌區調查,在約140萬hm2的污水灌區中,遭受重金屬污染的土地面積占污水灌區面積的64.8%,其中輕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嚴重污染的占8.4%.我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而減產糧食1000多萬t,被重金屬污染的糧食每年多達1200萬t,合計經濟損失至少200億元.
從目前重金屬污染調查情況來看,我國大多數城市近郊土壤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我院最近的調查資料顯示,江蘇省某丘陵地區14000km2范圍內,銅、汞、鉛和鎘等的污染面積達35.9%.廣東省地勘部門土壤調查結果顯示,西江流域的1萬km2土地遭受重金屬污染的面積達5500km2,污染率超過50%,其中,汞的污染面積達1257km2,污染深度達到地下40cm.
2、土壤的有機污染
目前我國土壤的有機污染十分嚴重,且對農產品和人體健康的影響已開始顯現.如我國從1959年起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用五氯酚鈉防治血吸蟲病,其中的雜質二惡英已造成區域二惡英類污染,洞庭湖、鄱陽湖底泥中的二惡英含量很高.有機氯農藥已禁用了近20年,土壤中的殘留量已大大降低,但檢出率仍很高.廣州蔬菜土壤中六六六的檢出率99%,DDT檢出率為100%.太湖流域農田土壤中六六六、DDT檢出率仍達100%,一些地區最高殘留量仍在1mg/kg以上.同時,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和工業區附近的土壤有機污染日益加劇.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近期對某鋼鐵集團四周的農業土壤和工業區附近的土壤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農業土壤中15種多環芳烴(PAHs)總量的平均值為4.3mg/kg,且主要以4環以上具有致癌作用的污染物為主,占總含量的約85%,僅有6%的采樣點尚處于安全級.而工業區附近的土壤污染遠遠高于農業土壤:多氯聯苯、多環芳烴、塑料增塑劑、除草劑、丁草胺等,這些高致癌的物質可以很容易在重工業區周圍的土壤中被檢測到,而且超過國家標準多倍.對天津市區和郊區土壤中的10種PAHs的調查結果表明,市區是土壤PAHs含量超標最嚴重的地區,其中二環萘的超標程度最嚴重,強致癌物質苯并芘的超標情況也不容樂觀.在我國西藏,未受直接污染的土壤中多氯聯苯含量在0.625~3.501g/kg,而在沈陽市檢出其含量在6~151g/kg.
3、有機污染物在生物體內的富集
由于土壤是植物和一些生物的營養來源,所以土壤中的有機污染物會通過食物鏈發生傳遞和遷移,目前動物和人類自身都遭受有機污染物的污染和威脅.
在有機污染物沿食物鏈傳遞和遷移的過程中,含量逐級增加,其富集系數在各營養級中均可達到驚人的程度.六六六和DDT作為高殘留率農藥于1983年已停止生產,隨著時間的推移,土壤中已幾乎檢測不到這兩種劇毒農藥的殘留,但在魚類身上檢測出的含量卻比土壤中高出了近100倍,而到了夜鷺、白鷺的鳥卵中,這個含量被放大了100~200倍.如太湖鳥類生物監測結果表明:太湖湖底淤泥中六六六未檢測出,DDT為3.4ng/g,通過魚類生物富集,六六六達到28.5ng/g,DDT達到270.7ng/g,最終到夜鷺、白鷺的鳥卵中時,六六六可高達460.0ng/g,DDT可高達5626.7ng/g.此外,有毒有機污染物正在通過食物鏈危及人體健康,這些有機污染物長期貯存在人體中,并可通過母乳喂養間接轉移給新生兒或胎兒通過胎盤直接獲得.
4、土壤的放射污染
近年來,隨著核技術在工農業、醫療、地質、科研等各領域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放射污染物進入到土壤中,這些放射污染物除可直接危害人體外,還可以通過生物鏈和食物鏈進入人體,在人體內產生內照射,損傷人體組織細胞,引起腫瘤、白血病和遺傳障礙等疾病.如科研表明,氡子體的輻射危害占人體所受的全部輻射危害的55%以上,誘發肺癌的潛伏期大多都在15年以上,我國每年因氡致癌約5萬例,而天津市區公眾肺癌23.7%是由氡及其子體造成的.
三、我國大氣污染現狀
近年來,雖然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各種原因,我國大氣環境面臨的形勢仍然非常嚴峻.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居高不下.現在,全國二氧化硫年排放量高達1857萬噸,煙塵1159萬噸,工業粉塵1175萬噸,大氣污染仍然十分嚴重.全國大多數城市的大氣環境質量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全國47個重點城市中,約70%以上的城市大氣環境質量達不到國家規定的二級標準;參加環境統計的338個城市中,137個城市空氣環境質量超過國家三級標準,占統計城市的40%,屬于嚴重污染型城市.酸雨區污染日益突出.酸雨區由80年代的西南局部地區發展到現在的西南、華南、華中和華東4個大面積的酸雨區,酸雨覆蓋面積已占國土面積的30%以上,我國已成為繼歐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區.常德市酸雨污染也非常嚴重,1996年酸雨頻率達100%,逢雨必酸.通過采取建立城市大氣環境保護圈.關閉城鄭磚瓦廠、拆除污染嚴重的小型鍋爐等措施,大氣中煙塵和二氧化硫的污染有所減輕,酸雨頻率有所下降,但目前仍高達41.6%.
據預算,21世紀初上半葉,我國能源開發、利用和消費將會有一個較大幅度的增長,而我國能源資源的特點和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將長期存在.因此,控制煤煙型大氣污染將長期作為我國大氣污染控制領域的主要任務.
三、我國水污染現狀及解決方法2008-04-11 16:58我國水污染現狀及有效解決方法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但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尤其是生活飲用水的污染尤為突出.目前生活飲用水的不安全性主要體現在:
1.農業污染源包括牲畜糞便、農藥、化肥等.在農業污水中,一是有機質、植物營養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農藥、化肥含量高.據有關資料顯示,在1億公頃耕地和220萬公頃草原上,每年使用農藥110.49萬噸.我國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國家之一,每年表土流失量約50億噸,致使大量農藥、化肥隨表土流入江、河、湖、庫,隨之流失的氮、磷、鉀營養元素,使2/3的湖泊受到不同程度富營養化污染的危害,造成藻類以及其他生物異常繁殖,引起水體透明度和溶解氧的變化,從而致使水質惡化.
2.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種洗滌劑和污水、垃圾、糞便等,多為無毒的無機鹽類.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細菌多.據調查統計,1998年我國生活污水排放量184億噸.
3.工業污染,我國每年約有1/3的工業廢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排入水域.全國有監測的1200多條河流中,目前850多條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也遭到污染,致使許多河段魚蝦絕跡,符合國家一級和二級水質標準的河流僅占32.2%.污染正由淺層向深層發展,地下水和近海域海水也正在受到污染,我們能夠飲用和使用的水正在不知不覺中減少.世界頭號殺手日趨加劇的水污染,已對人類的生存安全構成重大威脅,成為人類健康、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障礙.據世界權威機構調查,在發展中國家,各類疾病有8%是因為飲用了不衛生的水而傳播的,每年因飲用不衛生水至少造成全球2000萬人死亡.因此,水污染被稱做“世界頭號殺手”.
我國有82%的人飲用淺井和江河水,其中水質污染嚴重,細菌污染超過衛生標準的占75%,受到有機物嚴重污染的飲水人口約1.6億.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自來水是安全衛生的.但是,因為水污染,如今的自來水已不能算是安全衛生的了.一項調查顯示,在全世界自來水中,測出的化學污染物有2221種之多,其中有些確認為致癌物或促癌物.從自來水的飲用標準看,我國尚處于較低水平,自來水廠目前僅能采用沉淀、過濾、加氯消毒等方法,將江河水或地下水簡單加工成可飲用水.自來水加氯可有效殺除病菌,同時也會產生較多的鹵代烴化合物,這些含氯有機物的含量成倍增加,是引起人類患各種胃腸癌的最大根源.目前城市污染的成分十分復雜,受污染的水域中除重金屬外,還含有甚多農藥、化肥、洗滌劑等有害殘留物,即使是把自來水煮沸了,上述殘留物仍驅之不去,而煮沸水中增加了有害物的濃度,降低了有益于人體健康的溶解氧的含量,而且也使亞硝酸鹽與三氯甲烷等致癌物增加,因此,飲用開水的安全系數也是不高的.據最新資料透露,目前我國主要大城市只有23%的居民飲水符合衛生標準,小城鎮和農村飲水合格率更低.水污染防治當務之急,應確保飲用水合格.為此應加大水污染監控力度,設立供水水源地保護區.
人們已意識到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來發展經濟,這樣的代價太大了.我國已提出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和保護人民的身體健康的戰略,對整治水域污染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我們決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為了人類的健康和生存,為了擁有潔凈的水環境,保護水資源,當從現在做起!
解決水污辦法
1)水源污染:國家環境部門統計,我國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我國七大水系中,
不適合做飲用水源的河段已接近40%;城市水域中78%的河段不適合作飲用水源;約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隨著現代工業的飛速發展,水體受到工業廢水、汽車尾氣、農藥等有機物的化學污染越來越嚴重.
2)自來水輸水管網的二次污染:自來水出廠后,經過漫長的輸水管網(鍍鋅管)及高樓水
塔、水箱等設施,接觸的污染物甚多,諸如鐵銹、污垢、細菌等,它們以極其復雜的相互作用生成許多有毒及致癌物質.同時,城市高樓的水箱、水塔清潔檢修工作不足,因此使用很不安全.據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環境衛生監測所檢測表明,我國35個主要城市飲用水達標率僅為23%.
3)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的落后:我國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GB5749-1985)是1959年制定
的,比美國晚了45年.自20世紀60年代至今,美國修訂標準至少10次,而我國僅修訂過2次.美國制定了有關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的相應技術法規,而我國目前尚缺少相關技術法規.
在水質指標數量方面,美國共52項,而我國只有35項,約為美國的67%,因此,在水質監測方面有可能遺漏對某些有害成分的檢測項目.在我國水質標準中,有機物指標僅有7項,絕大多數為無機物,其中以重金屬離子為主;而美國標準則以有機物為主,多達27項,約占總數的52%.可見中、美兩國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的指標監測重點不同.此外,我國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指標要求很低,甚至還有一項肉眼可見物指標.
與歐盟相比,我國的指標分類與其基本一致,而且在性質上都是以無機物指標為主.在指標數量方面,歐盟共56項,比我國多60%,其水質監測比我國全面得多.
2、水質污染的危害
水是生命之源.生活飲用水質的好壞與人們的身體健康密切相關.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表明,全世界80%的疾病和50%的兒童死亡都與飲用水水質不良有關.由于飲用不良水質導致的消化疾病、傳染病、各種皮膚病、糖尿病、癌癥、結石病、心血管病等多達50多種;由于水質污染,全世界每年有5000萬兒童死亡,3500萬人患心血管病,7000萬人患結石病,9000萬人患肝炎,3000萬人死于肝癌和胃癌.在我國,因為水質不好而引起的地方病也時有報導,而因為水質污染引起新發病種的情況也越來越多.
3、解決水質污染的途徑
1) 水源水保護;
2) 自來水廠工藝設備改造;
3) 管道分質供水;
4) 家庭管網終端水質凈化.
水源保護或自來水廠的改造可從一定程度上提高自來水的質量,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尤其是管道的二次污染問題.從我國目前的國情來看,可以預見自來水廠設備與技術的更新和自來水管網的整體改造在10-20年內是難以實現的.
即使是采用管道分質供水,其工程造價、設計施工、管理維護、水費收取、衛生指標及安全程度等方面都存在諸多問題.另外,管道分質供水只能針對新建樓盤,對于我們現有的大量住宅小區,由于牽涉到管道的重新鋪設問題,水質污染問題還是無法解決.
國際衛生組織研究表明,享受健康安全用水最為有效的辦法是在市政供水的管網末端即家庭用水終端加裝一個水質凈化器,這樣能從根本上解決自來水管道的二次污染問題.而且通過終端的深度處理,又正是對城市自來水處理工藝的補充和完善,從而整體上大大提高自來水水質,滿足家庭食用、洗浴、洗滌等諸多方面的需求.從工程角度來看,無論是造價、施工難度、管理維護、使用成本、衛生指標和安全程度等各個方面,采用家庭終端凈水機是解決自來水污染問題的最佳選擇.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環境污染特別是水污染日益加劇是不可否認的客觀事實,通過對我國城市自來水質現狀以及對水質污染解決途徑的分析,可以預見,家用凈水機作為解決水質污染的最佳方式,在我國有著巨大的潛在市場.從產品功能來看,凈水機是一個直接關系到人們身體健康的產品,隨著人們消費水平和健康意識的逐步提高,凈水機必將像彩電、冰箱、空調一樣,成為一種家用必需品而在各個家庭得到普及.
即使在西方發達國家,生活飲用水水質遠好于我國的情況下,大多數家庭仍然采用凈水機的終端凈化方式,以避免輸送管網的二次污染.在我國大部分城市地區,凈水機還處于導入期,發展的空間非常大.
四、我國大氣污染狀況
我國大氣污染狀況十分嚴重,主要呈現為煤煙型污染特征.
城市大氣環境中總懸浮顆粒物濃度普遍超標;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較高水平;
機動車尾氣污染物排放總量迅速增加;
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趨勢;全國形成華中、西南、華東、華南多個酸雨區,以華中酸雨區為重.
1. 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現狀
(1) 二氧化硫排放現狀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煤炭消耗量不斷增加.全國煤炭消耗量從1990年的9.8億噸增加到1995年的12.8億噸,二氧化硫排放總量隨著煤炭消費量的增長而急劇增加.到1995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總量達到2370萬噸.在各類二氧化硫排放源中,電廠和工業鍋爐排放量占到70%,成為排放大戶,各類污染源排放二氧化硫的百分比構成如下:民用灶具12%、工業窯爐11%、工業鍋爐34%、電站鍋爐35%、其他8%.
(2)煙塵、粉塵排放現狀1995年全國燃煤排放的煙塵總量為1478萬噸,其中火電廠和工業鍋爐排放量占70%以.在火電廠排放中,地方電廠由于基本上使用的是低效除塵器,噸煤排放煙塵是國家電廠的5~10倍,其排放量占到電廠總排放量的65%.
1995年全國工業粉塵排放量約為639萬噸.其中.鋼鐵生產排塵占總量的15%,水泥生產排塵占總量的70%.在水泥生產排塵中,地方水泥廠排塵占到80%,成為工業12塵的主要排放源.近年來,鄉鎮工業發展迅速口1996年全國鄉鎮工業污染源調查結果表明,
1995年全國鄉鎮工業二氧化硫、煙塵和工業粉塵排放量分別占當年全國工業二氧化硫、煙塵和工業粉塵排放瑩的28.2%、54.2%和68.3%.鄉鎮工業污染物排放已成為我國環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3)機動車排氣污染現狀自80年代以后,受經濟增長的推動,我國機動車數量增長迅速.全國汽車保有量年增長率保持在13%,特別是一些大型和特大型城市如北京、廣州、成都、上海等市機動車數量增長速率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到1995年,全國汽車保有量已超過1050萬輛,比1990年增加420萬輛3汽車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排放總量逐年上升.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交通運輸量相對大,機動車排氣污染在城市大氣污染中所占比例也不斷上升.
類似問題2: 環境污染的現狀以及對策?[生物科目]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環境污染也日益呈現國際化趨勢,近年來出現的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就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
大氣污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人需要呼吸空氣以維持生命.一個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約2萬多次,吸入空氣達15~20立方米.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氣對人體健康有直接的影響.
大氣污染:物對人體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是呼吸道疾病與生理機能障礙,以及眼鼻等粘膜組織受到刺激而患病.
水體污染
比如,1952年12月5~8日英國倫敦發生的煤煙霧事件死亡4000人.人們把這個災難的煙霧稱為"殺人的煙霧".據分析,這是因為那幾天倫敦無風有霧,工廠煙囪和居民取暖排出的廢氣煙塵彌漫在倫敦市區經久不散,煙塵最高濃度達4.46毫克/m3,二氧化硫的日平均濃度竟達到3.83毫升/m3.二氧化硫經過某種化學反應,生成硫酸液沫附著在煙塵上或凝聚在霧滴上,隨呼吸進入器官,使人發病或加速慢性病患者的死亡.這也就是所謂的光化學污染.
由上例可知,大氣中污染物的濃度很高時,會造成急性污染中毒,或使病狀惡化,甚至在幾天內奪去幾千人的生命.其實,即使大氣中污染物濃度不高,但人體成年累月呼吸這種污染了的空氣,也會引起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及肺癌等疾病.
環境污染與癌癥
大量研究資料表明,環境污染是導致癌癥發生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依靠全社會的力量,采取綜合措施、有效地治理環境污染,是癌癥綜合預防措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植物的危害:
大氣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對植物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當污染物濃度很高時,會對植物產生急性危害,使植物葉表面產生傷斑,或者直接使葉枯萎脫落;當污染物濃度不高時,會對植物產生慢性危害,使植物葉片褪綠,或者表面上看不見什么危害癥狀,但植物的生理機能已受到了影響,造成植物產量下降,品質變壞.
對天氣和氣候的影響:
大氣污染物對天氣和氣候的影響是十分顯著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贉p少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量:從工廠、發電站、汽車、家庭取暖設備向大氣中排放的大量煙塵微粒,使空氣變得非常渾濁,遮擋了陽光,使得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量減少.據觀測統計,在大工業城市煙霧不散的日子里,太陽光直接照射到地面的量比沒有煙霧的日子減少近40%.大氣污染嚴重的城市,天天如此,就會導致人和動植物因缺乏陽光而生長發育不好.
?、谠黾哟髿饨邓浚簭拇蠊I城市排出來的微粒,其中有很多具有水氣凝結核的作用.因此,當大氣中有其他一些降水條件與之配合的時候,就會出現降水天氣.在大工業城市的下風地區,降水量更多.
③下酸雨:有時候,從天空落下的雨水中含有硫酸.這種酸雨是大氣中的污染物二氧化硫經過氧化形成硫酸,隨自然界的降水下落形成的.硫酸雨能使大片森林和農作物毀壞,能使紙品、紡織品、皮革制品等腐蝕破碎,能使金屬的防銹涂料變質而降低保護作用,還會腐蝕、污染建筑物.
?、茉龈叽髿鉁囟龋涸诖蠊I城市上空,由于有大量廢熱排放到空中,因此,近地面空氣的溫度比四周郊區要高一些.這種現象在氣象學中稱做"熱島效應".
⑤對全球氣候的影響:近年來,人們逐漸注意到大氣污染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問題.經過研究,人們認為在有可能引起氣候變化的各種大氣污染物質中,二氧化碳具有重大的作用.從地球上無數煙囪和其他種種廢氣管道排放到大氣中的大量二氧化碳,約有50%留在大氣里.二氧化碳能吸收來自地面的長波輻射,使近地面層空氣溫度增高,這叫做"溫室效應".經粗略估算,如果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25%,近地面氣溫可以增加0.5~2℃.如果增加100%,近地面溫度可以增高1.5~6℃.有的專家認為,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照現在的速度增加下去,若干年后會使得南北極的冰熔化,導致全球的氣候異常.
我國防治環境污染的對策
為了防治環境污染,我國相繼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1983年,我國政府宣布把環境保護列為一項基本國策,提出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統一的戰略方針.1994年,我國政府制定了今后中國環境保護工作的行動指南——《中國21世紀議程》,指出“通過高消耗追求經濟數量增長和‘先污染后治理’的傳統發展模式已不再適應當今和未來發展的要求,而必須努力尋求一條人口、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相互協調的、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對滿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可持續發展的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在防治環境污染方面做了許多方面的工作,諸如:成立環境保護部;頒布實施政策法規;制定科技標準;控制、治理污染;保護自然生態;進行環境評價;開展宣傳教育;發展國際合作;進行環境監察等等.政府有關部門在防治環境污染方面也做了許多方面的工作,象財政部、化工部、國家海洋局、國務院辦公廳、最高人民法院、環境保護部等部門都頒發過相關法規和規章.例如:2006年6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91次會議通過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有關環境污染犯罪行為,規定了 “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人身傷亡的嚴重后果”或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罰.再如:2008年2月6日國家環境保護部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局(廳),副省級城市環境保護局,計劃單列市環境保護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解放軍環境保護局頒發了:《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關于加強防范應對雨雪冰凍災害次生環境污染事故的緊急通知》;2008年5月13日環境保護部向各有關地區省環境保護(廳)局頒發了:《關于防范和應對地震災害次生環境污染事件的通知》.為了做好環境污染的防治工作,我們每一個公民必須努力增強環境意識:一方面要清醒地認識到人類在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的過程中,往往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另一方面要把這種認識轉變為自己的實際行動,以“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態度積極參加各項環境保護活動,自覺培養保護環境的道德風尚.防治環境污染的措施很多,其中與生物科學密切相關的有利用生物凈化來消除環境污染和發展綠色食品等.
類似問題3: 環境污染現狀,人們做了什么工作?
工作主要還是政府組織,通過環保局來實現環境污染管理與治理的,主要是按照環境保護規劃建設污水處理廠,各個企業上馬污水處理設施及大氣污染治理設施.加強環境監察,嚴禁私自排放.總之,環境保護也不是環保一家的事情,需...
類似問題4: 【中國環境污染的現狀是怎樣的?】百度作業幫
中國面臨的最大環境問題及原因分析
在環境污染中,空氣污染和水污染是最大的問題.
造成嚴重污染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有八個方面的原因:
1、發達國家的污染環境的企業,大量搬遷到發展中國家.我們一些地方政府,為了發展地方經濟,大量引進這類企業,還給予各種優惠政策.
2、國內一些中小企業,不重視保護環境.甚至凈化污染物的設備只是擺設,是為了應付檢查而設置的,平時隨意排污.
3、政府有關部門只追求經濟指標,不顧老百姓的死活.凡是出現的重大污染事件,都與政府有關部門的瀆職有關.
4、對于造成污染的企業,處理不力.發生了大的污染事故,只是象征性的罰款,起不了警示作用,當地政府甚至于包庇縱容.
5、對于洋垃圾走私的處理不力,以至于有的地方、有的人敢于從國外搞了洋垃圾來賺錢,卻污染了自己的環境.
6、城市的盲目擴大、發展,忽視公共交通,不切實際地發展私家車,造成交通堵塞,機動車尾氣排放嚴重污染大氣環境.
7、農藥、化肥的過量使用.
8、城市垃圾沒有好好處理,沒有分類收集,造成垃圾污染.
中國環境問題及水資源問題解決中國環境十大問題
1、大氣污染問題:
2000年我國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995萬噸,居世界第一位.據專家測算,要滿足全國天氣的環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現有基礎上至少削減40%.此外,2000年中國煙塵排放量為1165萬噸,工業粉塵的排放量為1092萬噸.大氣污染是中國目前第一大環境問題.
2、水環境污染問題:
中國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遼河、海河、淮河、黃河、松花江、珠江、長江,其中42%的水質超過3類標準(不能做飲用水源),全國有36%的城市河段為劣5類水質,喪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庫)和城市湖泊水質普遍較差,75%以上的湖泊富營養化加劇,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垃圾處理問題:
中國全國工業固體廢物年產生量達8.2億噸,綜合利用率約46%.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年產生量為1.4億噸,達到無害化處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裝物和農膜導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國各地.
4、土地荒漠化和沙災問題:
目前,中國國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國土陸地總面積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積還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長.中國每年遭受的強沙塵暴天氣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內蒙古一些地區的居民被迫遷移他鄉.
5、水土流失問題:
中國全國每年流失的土壤總量達50多億噸,每年流失的土壤養分為4000萬噸標準化肥(相當于全國一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9年以來,中國水土流失毀掉的耕地總量達4000萬畝,這對中國的農業是極大損失.
6、旱災和水災問題:
20世紀50年代中國年均受旱災的農田為1.2億畝,90年代上升為3.8億畝.1972年黃河發生第一次斷流,1985年后年年斷流,1997年斷流天數達227天.有關專家經調查推測:未來15年內中國將持續干旱.而長江流域的水災發生頻率卻明顯增加,500多年來,長江流域共發生的大洪水為53次,但近50年來,每三年就出現一次大澇,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7、生物多樣性破壞問題:
中國是生物多樣性破壞較嚴重的國家,高等植物中瀕?;蚪咏鼮l危的物種達4000-5000種,約占中國擁有的物種總數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聯合國40種世界瀕危物種中,中國有156種,約占總數的1/4.中國濫捕亂殺野生動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動物的現象仍然十分嚴重,屢禁不止.
8, WTO與環境問題:
中國加入WTO將面臨兩方面新的環境問題.一方面是國際上的"綠色貿易壁壘".由于中國目前的環境標準普遍低于發達國家的標準,中國的食品、機電、紡織、皮革、陶瓷、煙草、玩具、鞋業等行業的產品將在出口貿易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國際市場對中國的礦產、石材、藥用植物、農產品、畜牧產品的大量需求,可能會加重中國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破壞.同時,中國可能成為國外污染密集型企業轉移的地點和大量的國外工業廢物"來料加工"的地點,這將極大地加重中國的環境問題.
9、三峽庫區的環境問題:
三峽工程是中國目前正在實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該工程定于2003年開始發電.三峽建成后對地質環境、水資源環境、生態環境(涉及庫區兩岸和整個上游地區)的影響,以及如何有效防治庫區污染是目前擺在三峽建設者面前的大課題.三峽工程已成為世界矚目的環境問題.
10、持久性有機物污染問題: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難降解的持久性有機物污染開始顯現.國際上今年簽署了《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其中確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在中國的環境介質中多有檢出,中國是公約的簽字國.這類有機污染物具有轉移到下一代體內,并在多年后顯現其危害的特點,也被稱為"環境激素"或"環境荷爾蒙",危害嚴重.目前這類有機污染物廣泛存在于工農業和城市建設等使用的化學品之中.
下面就中國水資源問題以及解決方法加以論述
資源有限
中國水源短缺和水源污染問題,已成為全球最嚴重的地區,由于水資源短缺與過度開發及水污染問題加劇,目前城鎮供水安全保障面臨嚴峻挑戰.中國的水資源非常有限,根本無法滿足十三億人口,目前人均水資源只有二千二百立方公尺,只是世界人均水資源的四分之一.由于水資源分布極端不均,主要集中在云南、西藏、青海等西部地方,而七大河川中的五大河流都嚴重受污染.在先天不足而又后天殘缺的問題下,高速城市化又需要消耗大量水資源,這為水資源帶來更巨大的壓力.目前中國六百多個城市的污水處理率已達百分之四十五點七,但還有近三百個城市沒有污水處理廠,絕大多數的鎮沒有污水處理廠,地下水污染嚴重;不少城市已建的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狀況不佳,污水處理的監管機制亟待建立.
浪費嚴重
專家指出,我國現在浪費水資源的現象十分嚴重.農業是水資源的浪費大戶.在我國,“土渠輸水、大水漫灌”的農業灌溉方式目前仍在普遍沿用,灌溉用水一半在輸水過程中就滲漏損失了,耕地自然降水利用率只有45%左右. 因為現有用水設施技術落后,目前我國工業萬元產值用水量為103立方米,日本只有6立方米;目前,我國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僅為55%左右,而發達國家平均為75%—85%.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不講節約、鋪張浪費的現象也十分嚴重.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項每年就損失上億立方米.專家坦言,我國多數城市水資源實際漏失率全國平均數應在30%以上.
建設節水型社會是唯一出路
水利部長汪恕誠日前再次強調,建設節水型社會是解決中國水資源問題的根本出路.由43位院士和300名專家提交的《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報告》認為,解決我國水的問題,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建設節水型社會.建設節水型社會是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問題最根本、最有效的戰略舉措,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撐.實踐證明,建設節水型社會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解決干旱缺水問題唯一的選擇.通過建設節水型社會,使資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從而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道路.
專家也指出,目前,隨著全社會節水意識的提高和政府相關措施的落實,在國民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情況下,全國年用水總量正在得到控制,用水效率在不斷提高,節水工作已經初見成效.國民經濟近年來以7%以上的速度增長,而全國年用水量(不含工業的重復用水量)并未出現大的變化,穩定在5500億立方米左右.這主要是因為我國農業節水初見成效,工業用水實現“增產不增水”,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年均遞減9%
中國面臨著水資源的嚴重短缺和污染,人均水資源量為21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由于地區間和年際間分布嚴重不均衡,北方和沿海地區的水資源供需矛盾猶為突出.水利部部長汪恕誠形象化的表述是:“有河皆干,有水皆污”.造成這種現象有自然的因素,有人為的因素.據水利部大壩安全管理中心人士介紹,中國的水壩數量世界第一,全世界12萬座的各類水庫中,中國就占了一半.以淮河為例,治淮半個世紀,淮河流域建成大中小水庫5300多座.在這些大壩的控制下,河流的自然水文性質被改變,水體稀釋自凈能力急劇下降.枯水季節,整條淮河基本不流動,成了死水,不僅“五毒俱全”,而且濃度極高.豐水季節,尤其上中游泄洪時,高濃度污染團順流而下,形成令人難以置信的惡性污染.
類似問題5: 【目前的環境污染情況數據一定要有說服力,讓人們意識到環境污染的嚴重危害的那種,比如說隨手扔一個電池會帶來多帶的環境污染等等,還有就是目前世界上環境問題的具體我數據,北極南極冰】百度作業幫
2005年,一場“環保風暴”在中國內地刮起,30個總投資達1179億多元的在建項目被國家環??偩纸型?其中包括同屬正部級單位的三峽總公司的三個項目.理由是,這些項目未經環境影響評價,屬于未批先建的違法工程.
環境惡化無路可退中國的環境問題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紀90年代,環境污染問題就已非常嚴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紀90年代五類水質就占到了80%,整個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條巨大的污水溝.1995年,由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1875億元.
據中科院測算,目前由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已占到GDP總值的15%,這意味著一邊是9%的經濟增長,一邊是15%的損失率.環境問題,已不僅僅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已成為吞噬經濟成果的惡魔.
目前,中國的荒漠化土地已達267.4萬多平方公里;全國18個省區的471個縣、近4億人口的耕地和家園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脅,而且荒漠化還在以每年1萬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長.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沒有使用價值的水質已超過40%.全國668座城市,有400多個處于缺水狀態.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質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寧波市,地處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匯口,卻因水質污染,最缺水時需要靠運水車日夜不停地奔跑,將鄉村河道里的水運進城里的各個企業.
中國平均1萬元的工業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產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創造1億元GDP就要排放28.8萬噸廢水.還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進河道,要不了10年,中國就會出現無水可用的局面.
全國1/3的城市人口呼吸著嚴重污染的空氣,有1/3的國土被酸雨侵蝕.經濟發達的浙江省,酸雨覆蓋率已達到100%.酸雨發生的頻率,上海達11%,江蘇大概為12%.華中地區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賓、懷化、紹興、遵義、寧波、溫州等,酸雨頻率超過了90%.
在中國,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許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200萬~1400萬噸.而2003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就達到2158.7萬噸,比2002年增長12%,其中工業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經濟發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國僅火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將達2100萬噸以上,全部排放量將超過大氣環境容量1倍以上,這對生態環境和民眾健康將是一場嚴重災難.
1月27日,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有人預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類歷史上突發性環境危機對經濟、社會體系的最大摧毀,很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在中國.
治理污染陷于兩難有一種說法,要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控制好環境,在環保方面的投入須達到GDP的1.5%以上.但這是在環境保護本來就非常良好的情況下,在中國,根據上海的經驗,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環境,環保投入須占到GDP的3%以上.而在過去20年里,中國每年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幾年也只有1%多一點.環保是一種“奢侈性消費”,投入大,對GDP貢獻小,因此,一些本應用于環保方面的專項資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國在環境問題上進退兩難:再不治理,未來無法保障;真要治理,則需大規模投入,眼前的經濟又難以承受.
有人算過,云南滇池周邊的企業在過去20年間,總共只創造了幾十億元產值,但要初步恢復滇池水質,至少得花幾百億元,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財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紙廠,20年累計產值不過500億元.但要治理其帶來的污染,即使是干流達到起碼的灌溉用水標準也需要投入3000億元.要恢復到20世紀70年代的三類水質,不僅花費是個可怕的數字,時間也至少需要100年.
違法成本低執法成本高就微觀角度說,在過去20年里,國內制造業在無法依靠技術進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況下,只能朝兩個方面挖潛:一是工資,二是環保.最簡單的事,例如水泥生產,要達到起碼的環保要求,每噸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廠價的5%.紡織業每年排放的廢水超過10億立方米,如要處理,則每噸需花費1.1.8元.提高生產成本5%.而絕大多數企業根本就沒有這么高的利潤率.因此只能在環保問題上打游擊:或是不建任何廢水處理設施:或是建立以后就當擺設,白天把污水放到處理池里,晚上沒人時就排放到河里,這樣就可以節省一大筆成本.在市場的無序化競爭中,這5%的成本.往往就決定了企業的盈與虧、生與死.
而中國在環保執法上的兩高一低——守法成本高、執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也助長了這種傾向.通常的情況是,環保部門為取證一件違法偷排事件,需耗費50萬元,而最終落到違法企業頭上的罰款,則只有區區5萬元,包括正在勁刮的所謂“環保風暴”.
一些投資數十億元的特大電站項目,違反環境評價擅自開工建設,最后的罰款也不過20萬元.區區20萬元罰款,對于一個投資超億元的項目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這樣的處罰力度對違法行為談何震懾力?因此《環保法》歷來被人稱為“豆腐法”.
一場環保風暴將涉及數十萬家企業,由此帶來的結果必然是:大批企業的破產倒閉,大量人員失業,企業成本大幅提高,國內物價指數迅速地突破兩位數.因此,無論是宏觀成本,還是微觀成本,實際上都無法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