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區分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物理性質還是化學性.
編輯: admin 2017-26-03
-
4
物理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物理變化只是物質在外形和狀態方面發生了變化)
實質: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本身不變,只是粒子之間的間隔運動發生了變化,沒有生成新的物質.
很多同學會把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混淆,其實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根本區別就在于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而化學變化有(如銅生成銅綠的過程就是化學變化)
物質的基本三態變化,并沒有新的物質產生出來,所以屬于物理變化.NaOH等無機鹽、堿的潮解,冰的融化,研碎膽礬等.
如鐵水鑄成鐵鍋,其中涉及到碳元素和鐵元素的結合新分子(一般生成Fe3C),并不算作物理變化,但是如果是百分百的純鐵,鑄成鐵鍋則不發生化學變化,不生成新的相.
還有:石墨在一定條件下變成金剛石是化學變化,因為它變成了另外一種單質.但也有些同素異形體的轉化是物理變化,如單斜硫和斜方硫.物理變化前后,物質的種類不變、組成不變、化學性質也不變.這類變化的實質是分子的聚集狀態(間隔距離、運動速度等)發生了改變,導致物質的外形或狀態隨之改變.物理變化表現該物質的物理性質.物理變化跟化學變化有著本質的區別.
化學變化
相互接觸的分子間發生原子或電子的轉換或轉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的變化的過程;化學變化實質是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生成.化學變化過程中常常伴隨著物理變化.在化學變化過程中通常有發光、放熱、也有吸熱現象等.按照原子碰撞理論,分子間發生化學變化是通過碰撞完成的,要完成碰撞發生反應的分子需滿足兩個條件(1)具有足夠的能量和(2)正確的取向.因為反應需克服一定的分子能壘,所以須具有較高的能量來克服分子能壘.兩個相碰撞的分子須有正確的取向才能發生舊鍵斷裂.
化學變化(chemical change)在生產和生活中普遍存在.產生了新物質是化學變化.如鐵的生銹、節日的焰火、酸堿中和,鎂條的燃燒等等.宏觀上可以看到各種化學變化都產生了新物質,這是化學變化的特征.總結:有新物質產生的變化即為化學變化.
種類及數量
從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及數量進行劃分,可以把化學變化分為四種基本反應類型:
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
名稱 特征 舉例
化合反應 S + O2=點燃=SO2
分解反應 2H2O=電解=2H2↑ + O2 ↑
置換反應 H2 + CuO=高溫=Cu + H2O
復分解反應 HCl + AgNO3 = AgCl↓ + HNO3
升降變化
若從反應中元素化合價的升降變化的角度,可以分為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分為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發生了電子的轉移或偏離.
氧化反應:
還原劑(反應物)→失電子或共用電子對偏離→化合價升高→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生成氧化產物
還原反應:
氧化劑(反應物)→得電子或共用電子對偏向→化合價降低→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生成還原產物
氧化還原反應實例
是否有離子參加
若從反應中是否有離子參加的角度看,可分為離子反應和非離子反應.
離子反應的本質是某些離子濃度發生改變.
能量變化
若從反應的能量變化的角度看可分為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
實質
從微觀上可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沒有變化,僅僅是原子與原子之間的結合方式發生了改變.例如對于分子構成的物質來說,就是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物質的分子.物質的化學性質需要通過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因此可以利用使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的方法來研究物質的化學性質,制取新的物質.
實例
化學變化常伴有光、熱、氣體、沉淀產生或顏色氣味改變等表現現象發生,可以參照這些現象來判斷有無化學反應發生.但要注意跟物理變化的區別.物理變化也常伴有發光(電燈)、放熱(摩擦)、放出氣體(啟開汽水瓶蓋)、顏色變化(氧氣變成液氧)、產生沉淀物(明礬凈水)等,只是沒有新物質生成,這是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根本區別.根據反應物、生成物種類不同可以把化學反應分為化合、分解、置換和復分解4種基本類型.也可以從其他角度給化學反應分類,如分成氧化還原反應與非氧化還原反應;吸熱反應與放熱反應等等.物體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是化學性質.化學變化里一定包含物理變化,物理變化里一定沒有化學變化.
物質的物理性質如:顏色、氣味、形態、是否易融化、凝固、升華、揮發、等,都可以利用人們的耳、鼻、舌、身等感官感知,還有些性質如熔點、沸點、硬度、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儀器測知.還有些性質,通過實驗室獲得數據,計算得知,如溶解性、密度等.在實驗前后物質都沒有發生改變.這些性質都屬于物理性質.
如水的蒸發;蠟燭質軟,不易溶于水,一般石蠟成白色;紙張破碎等等.不通過化學變化就可以表現出來的性質就是物理性質.經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就是化學性質.
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時才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如:可燃性、穩定性、酸性、堿性、氧化性、還原性等、助燃性、腐蝕性、毒性、脫水性等.它牽涉到物質分子(或晶體)化學組成的改變.
化學性質:如可燃性、穩定性、不穩定性、熱穩定性、酸性、堿性、氧化性、助燃性、還原性、絡合性、毒性、腐蝕性、金屬性、非金屬性跟某些物質起反應呈現的現象等.用使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質的化學性
例如,碳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加熱KClO3到熔化,可以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表明KClO3受熱達較高溫度時,能夠放出O2.因此KClO3具有受熱分解產生O2的化學性質.
類似問題
類似問題1: 怎么區分物理變化和物理性質【化學變化和化學性質}[化學科目]
我的筆記:
性質與變化的判斷方法:
一句話:①只有動詞→發生變化
②能、會、是、可以、易、成(呈)→性質
類似問題2: 【物理性質的區別還有純凈物,化合物,單質,混合物的區別,】百度作業幫[化學科目]
物理變化是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化學變化是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它們之間聯系是化學變化時一定伴有物理變化
物理性質是不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如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熔點,硬度等
化學性質是在化學變化時才表現出來的性質,如可燃性,常用"能""易""會"表示
由單一物質組成的物質稱為純凈物,純凈物包括了單質和化合物 (例:氧氣、氮氣、氯酸鉀等都是純凈物.)
混合物是由兩種及兩種以上純物質(元素或化合物)沒有經化學合成而組成的物質.例:空氣是氧氣、氮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等多種成分組成的混合物.
化合物是指從化學反應之中所產生,由兩種或兩種以上元素構成的純凈物(區別于單質).例如:氯化鈉是一種通過鹽酸和氫氧化鈉的化學作用(中和反應)而成的化合物.
單質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元素在單質中存在時稱為元素的游離態.與單質相對,由多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做化合物.
類似問題3: 怎樣區分是化學性質、物理性質還是化學變化、物理變化?人教版七年級上科學.[化學科目]
先和你說說化學變化:這個變化就是后來有新的一種物質生成了(也就是變了這個東西后就不能變成原來的模樣 了 )
物理變化:這個變化就是后來沒有新的一種物質生成(也就是變了這個東西后還能變成原來的模樣)
所以,接下來:化學性質就是在“化學變化”這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 (如還原性,氧化性,可燃燒什么的)
物理性質就是你不用對它進行“化學變化”就能知道的(比如說:顏色啊 狀態 氣味 熔點 沸點 硬度 密度就是物理性質,它們只需要你測量觀察就能知道的數據,你測量觀察后它還是原來的模樣)(啊值得一提的是“易(難)溶于水是物理性質,因為它溶解進水里后還能被分離出來)
以后不懂的也可一問我哈
給分給分~~!
類似問題4: 這樣該怎么區分?這些有點搞不懂[化學科目]
區分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關鍵是看有沒有其它新物質生成.如鐵生銹生成了鐵銹這種新物質,就是化學變化;火藥爆炸生成了氮氣、二氧化碳等新物質,也是化學變化.而車胎夏天爆胎就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
區分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則要看這種性質是不是需要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是的話就是化學性質,如鎂可以點燃,二氧化碳可以使得石蕊溶液變紅色,都要經過化學反應才表現,就是化學性質.而熔點、沸點、顏色、狀態、形狀、有沒有磁性、物質的溶解性等性質不需要經過化學反應就可以知道的,就是物理性質.
類似問題5: 如何區分物理變化、物理性質、化學變化、化學性質著四者?[化學科目]
物質的性質和變化
【提示】
(一)概念及實例
定 義
實 例
物理性質 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如顏色、氣味、狀態、熔點、沸點、硬度、密度、溶解性、導電性等
化學性質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如可燃性、穩定性、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等
物理變化 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 形狀變化:鐵水鑄成鐵鍋
三態之間變化:水結冰
化學變化 物質在發生變化時生成了其它物質的變化 2Mg+O22MgO
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后生成了氧化鎂
化合反應 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
分解反應 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它物質的反應
置換反應 由一種單質跟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 Zn+H2SO4=ZnSO4+H2↑
Fe+2HCl=FeCl2+H2↑
Cu+Hg(NO3)2=Cu(NO3)2+Hg
復分解反應 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HCl+NaOH===NaCl+H2O
AgNO3+HCl===AgCl↓+HNO3
CuSO4+2NaOH===Cu(OH)2↓+Na2SO4
中和反應 酸跟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H2SO4+Cu(OH)2===CuSO4+2H2O
氧化反應 物質跟氧發生的化學反應 2H2+O22H2O
還原反應 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奪去的化學反應 CuO+H2Cu+H2O
氧化-還原反應 一種物質被氧化,同時另一種物質被還原的反應 CuO+COCu+CO2↑
氧化劑 能供給氧,使別種物質發生氧化反應的物質 O2、KClO3、KMnO4
還原劑 使含氧化合物發生還原反應的物質 C、H2、CO等
非氧化-還原反應 在化學反應中沒有化合價的變化 復分解反應是非氧化-還原反應
HCl+AgNO3===AgCl↓HNO3
催化劑(觸媒) 在化學反應里能改變其它物質的化學反應速度,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都沒有改變的物質 MnO2在氯酸鉀受熱分解中是催化劑
催化作用 催化劑在化學反應里所起的作用 二氧化錳在氯酸鉀受熱分解中起催化作用
燃燒 可燃物跟空氣里的氧氣發生的發光、發熱、劇烈的化學反應 木炭在空氣中燃燒
甲烷在空氣中燃燒
C+O2CO2↑
CH4+2O2CO2+2H2O
爆炸 某些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間里發生急劇的燃燒,放出大量的熱,使氣體體積膨脹而爆炸 點燃氫氣和氧氣的混和氣發生爆炸
緩慢氧化 進行緩慢的氧化反應,不象燃燒那樣劇烈的發光放熱 鐵在潮濕空氣中生銹、呼吸作用
自燃 由于緩慢氧化而引起的自發燃燒 白磷的自燃
質量守恒定律 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一切化學反應都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化學方程式必須配平
2H2+O2H2O
(二)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根本區別 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宏觀)
分子本身沒有發生變化(微觀)
只是形狀和三態之間的變化
生成了新物質的變化(宏觀)
分子本身變了,變成了其它物質的分子(微觀)
關系 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時常伴有物理變化
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不一定發生化學變化
(三)金屬活動性順序
(四)置換反應條件
金屬跟酸反應 金屬跟鹽反應
條件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里的氫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屬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要點 ①一般用鹽酸或稀硫酸
②不能用硝酸或濃硫酸,因為它們具有氧化性,不能生成氫氣
①必須用可溶性的鹽才能得到溶液
②一般不用K、Na、Ca,因為它們太活潑,使反應復雜了
(五)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條件 兩種電解質在溶液中相互交換離子,生成物中如果有沉淀析出、有氣體放出或有水生成,那么復分解反應就能發生,否則就不能發生
實例 ①KCl+AgNO3===KNO3+AgCl↓
②NaCl跟KNO3不反應,因反應后既無氣體放出,又無沉淀和水生成.
③AgCl跟HNO3不反應,AgCl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
要點 ①反應物必須溶于水或溶于酸.
②牢記堿和鹽的溶解性.
③生成物有氣體、水或難溶物生成
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區別,前者是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后者是發生化學變化時表現出來的性質;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其實質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