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里有什么稀奇古怪的動物或植物珊瑚蟲是什么樣的 .
編輯: admin 2017-01-03
-
4
珊瑚蟲只有水螅型的個體,呈中空的圓柱形,下端附著在物體的表面上,頂端有口,圍以一全圈或多圈觸手.觸手用以收集食物,可作一定程度的伸展,上有特化的細胞(刺細胞),刺細胞受刺激時翻出刺絲囊,以刺絲麻痹獵物.
卵和精子由隔膜上的生殖腺產生,經口排入海水中.受精通常發生于海水中,有時亦發生在胃循環腔內.通常受精僅發生于來自不同個體的卵和精子之間.受精卵發育為覆以纖毛的浮浪幼體,能游動.數日至數周后固著于固定表面上發育為水螅型體.也可以出芽的方式生殖.芽形成后不與原來的水螅體分離.新芽不斷形成并生長,于是形成群體.新的水螅體生長發育時下的老水螅體死亡,但其骨骼仍留在群體上.
軟珊瑚、角質珊瑚及藍珊瑚為群體生活.群體中的每個水螅體各有8條觸手,胃循環腔內有8個隔膜,其中6個隔膜的纖毛用以將水流引入胃循環腔,另兩個隔膜的纖毛用以將水引出胃循環腔.骨骼為內骨骼.
軟珊瑚分布廣泛,其骨骼由互相分離的含鈣骨針組成.一些種類呈盤狀,另一些有指狀的突出物.
角質珊瑚在熱帶淺海中數量豐富,外形呈帶狀或分支狀,長度可達3米,角質珊瑚包括所謂貴珊瑚(紅珊瑚、玫瑰珊瑚),可用作首飾.其中常見的種類有地中海的赤珊瑚.
藍珊瑚見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中石珊瑚形成的珊瑚礁上,形成直徑達2米的塊狀.
石珊瑚是最為人熟知、分布最廣泛的種類,單體或群體生活.與黑珊瑚和刺珊瑚一樣,隔膜數為6或6的倍數,觸手簡單而不呈羽狀.石珊瑚、黑珊瑚和刺珊瑚與有親緣關系的??牟煌幹饕谟谟型夤趋?石珊瑚見于所有海洋,從潮帶到6000米深處.群體生活的種類,其水螅體直徑1至3毫米.大多數現存石珊瑚為淺黃色,淺褐色或橄欖色,依生活于珊瑚上的藻類而定.但其骨骼為白色.最大的營單體生活的石珊瑚屬石芝屬,直徑可達25厘米左右.石珊瑚的骨骼呈杯狀,包住水螅體,其成分幾乎純為碳酸鈣.其生長率取決于年齡、食物供應、水溫以及種類的不同.環狀珊瑚島和珊瑚礁由石珊瑚的骨骼形成.其形成的速度平均每年約5毫米到28毫米.常見的石珊瑚類型包括腦珊瑚、蘑菇珊瑚、星珊瑚和鹿角珊瑚等,均以其形態命名.黑珊瑚和刺珊瑚呈鞭狀、羽毛狀、樹木狀或形如瓶刷,分布于地中海、西印度群島或巴拿馬沿岸海域. (左上和右下圖為圓管星珊瑚.珊瑚蟲觸手呈鮮黃色透明點斑狀,盛開的珊瑚蟲顏色鮮艷美麗,個體間體壁不相連.也有觸手白色透明,其頂端呈橘紅色球狀,非常特別,惟個體較小直徑約3厘米.)
聚在一起成為群體的珊瑚,其骨架不斷擴大,從而形成形狀萬千、生命力巨大、色彩斑斕的珊瑚礁.著名的大堡礁就是這樣形成的.
群體生活的珊瑚蟲,它們的骨架聯在一起,腸腔也通過小腸系統聯在一起,所以這些群體珊瑚蟲有許多“口”,卻共用一個“胃”.能夠建造珊瑚礁的珊瑚蟲大約有500多種,這些造礁珊瑚蟲生活在淺海水域,水深50米以內,適宜溫度為22至32度,如果溫度低于18度則不能生存.所以在高緯度海區人們見不到珊瑚礁.珊瑚蟲的觸手是對稱地生長的,根據觸手的數目,可將珊瑚蟲分為6放珊瑚和8放珊瑚兩個亞綱.
珊瑚蟲以及珊瑚形成原因
珊瑚的形成在海洋中有一種叫做珊瑚蟲的低等動物,喜歡在水流快,溫度高的暖海地區生活,我們見到的珊瑚就是無數珊瑚蟲尸體腐爛以后,剩下的群體的“骨骼”.珊瑚蟲的子孫們一代一代地在它們祖先的“骨骼”上面繁殖后代,就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珊瑚.
提示:
冬蟲夏草
類似問題
類似問題1:海洋里有什么稀奇古怪的動物或植物[生物科目]
珊瑚蟲:腔腸動物,身體呈圓筒狀,有八個或八個以上的觸手,觸手中央有口.多群居,結合成一個群體,形狀象樹枝.骨骼叫珊瑚.產在熱帶海中.
珊瑚蟲身微小,口周圍長著許多小觸手,用來捕獲海洋中的微小生物.它們能夠吸收海水中礦物質來建造外殼,以保護身體.
珊瑚蟲大多群居生活.蟲體一代代死去,而它們分泌的外殼卻年深久的在一起,慢慢形成千姿百態的珊瑚,進而形成珊瑚礁.
珊瑚蟲體內有藻類植物和它共同生活,這些藻類靠珊瑚蟲排出的廢物生活,同時給珊瑚蟲提供氧氣.藻類植物需要陽光和溫暖的環境才能生存,珊瑚堆積的越高,越有利于藻類植物的生存.
由大量珊瑚形成的珊瑚礁和珊瑚島,能夠給魚類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加固海邊堤岸,擴大陸地面積.因此,人們應當保護珊瑚.
類似問題2:大海深處有什么奇怪的動物[語文科目]
太平洋里的深海生物 作為世界上最深的海洋,太平洋里有許多奇怪而美麗的生物,它們大多數時候都生活在人類活動范圍以外. 太平洋是地球海洋中已知最深的斷層所在.挑戰者深淵位于馬里亞納群島 (Mariana Islands) 附近的馬里亞納海溝 (Mariana Trench),它是以1951年對它進行首次科考的那艘英國海軍 (British Navy) 艦艇的名字命名的.它有10,911米(35,797英尺)深,即使是珠穆朗瑪峰 (Mount Everest) 掉到里面,其峰頂離水面也有1英里(1,609米),可見它有多深. 1960年,美國海軍 (US Navy) 的載人深海潛水艇“蒂里雅斯特號”(Trieste) 下潛到挑戰者深淵底部,并在那里逗留了20分鐘.當“蒂里雅斯特號”上的兩名乘員雅克.皮卡爾 (Jacques Piccard) 和唐.沃爾什 (Don Walsh) 看見海底的小比目魚時,他們感到無比的驚訝.從那以后,人們又發現了400多種棲息在那里的生物,其中大多數是微小、構造簡單并有軟殼的有孔蟲類.但在太平洋深處也發現了許多更大及更奇怪的生物的身影,其中許多動物對人類來說都非常罕見. 皇帶魚(學名:Regalecus glesne) 皇帶魚被認為是最長的魚類,有些標本據說長達17米.這種魚比較少見,但在世界各地的溫帶及熱帶地區,特別是太平洋海域,有時候會看見它被水沖到海灘上來.據說這種魚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20至200米深度之間,以魚和無脊椎動物為食.由于皇帶魚身體很長,而且在靠近水面時會擺動身體前進,因此有些人認為它是海蛇神話故事的起源. 洪堡烏賊(學名:Dosidicus gigas) 洪堡烏賊因其具有高度攻擊性和兇猛的捕食方式而聞名,有時候又稱為“紅色惡魔”.它一般棲息在太平洋里的加利福尼亞灣 (Gulf of California) 700米深的水下,能長到1.8米長,四肢和觸須強勁有力,能夠輕松地捕獲和殺死其他魚類.它出名是因為其極佳的水下視力,以及在興奮的時候會發光并變換顏色. 深海琵琶魚(學名:Melanocetus johnsoni) 琵琶魚的名字源自從它們的鼻子處長出來的形狀如釣魚竿的器官.這個充滿生物發光細菌的器官能夠發光,用來引誘小魚成為其獵物.這種深海琵琶魚生活在1,000米深的水下,對其他魚類來說,它是一個貪婪的掠食者,能吞下比它長一倍以上的魚. 鸚鵡螺(學名:Nautilus sp.) 這種章魚的遠古親戚在長達1.5億年的時間里基本上沒有多大改變.鸚鵡螺的大眼睛實際上對光非常不敏感,反而是依靠它大約90根觸須的觸覺來感受周圍的世界和尋找食物.鸚鵡螺白天在600米深的水下度過,晚上則回到水面附近的礁石上進食.它的殼經常被海水沖到太平洋熱帶地區的海灘上,被拾獲者視若珍寶. 其他的資料可以點擊這個網址的左上角鏈接:http://www.animalplanet.com.cn/the_abyss/pacific/index.shtml
類似問題3:請問,海底有哪些奇怪的植物?我今天就要啊!珊瑚不是植物啊.
我的博客 美圖中 有啊 你自己看看吧
類似問題4:海底動物以及植物一定要非常清楚才行,[語文科目]
海洋生物包括海洋動物、海洋植物、微生物及病毒等,其中海洋動物包括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包括各種螺類和貝類.有脊椎動物包括各種魚類和大型海洋動物,如鯨魚,鯊魚等.
海洋生物富含易于消化的蛋白質和氨基酸.食物蛋白的營養價值主要取決于氨基酸的組成,海洋中魚,貝,蝦,蟹等生物蛋白質含量豐富,富含人體所必需的9種氨基酸,尤其是賴氨酸含量更比植物性食物高出許多,且易于被人體吸收.
獸中之“王”——藍鯨
藍鯨是人類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全身呈藍灰色.目前捕到最大藍鯨的時間是1904年,地點在大西洋的??颂m群島附近.這條藍鯨長33.5米,體重195噸相當于35頭大象的重量.它的舌頭重約3噸它的心臟重700公斤,肺重1500公斤,血液總重量約為8噸~9噸,腸子有半里路長.這樣大的軀體只能生活在浩瀚的海洋中.
藍鯨是地球上首屈一指的巨獸,論個頭堪稱獸中之“王”.藍鯨還是絕無僅有的大力士.一頭大型藍鯨所具有的功率可達1700馬力,可以與一輛火車頭的力量相匹敵.它能拖拽800馬力的機船,甚至在機船倒開的情況下,仍能以每小時4海里~7海里的速度跑上幾個小時.藍鯨的游泳速度也很快,每小時可達15海里.藍鯨有一個扁平而寬大的水平尾鰭,這是它前進的原動力,也是上下起伏的升降舵.由前肢演變而來的兩個鰭肢,保持著身體的平衡,并協助轉換方向,這使它的運動既敏捷又平穩.
潛水冠軍----抹香鯨
抹香鯨頭重尾輕,宛如一頭巨大的蝌蚪,頭部占去全身的三分之一,看上去像個大箱子.鼻孔也很特殊,只有左鼻孔暢通,且位于左前上方;右鼻孔堵塞.所以,它呼氣時噴出的霧柱是以45°角向左前方噴出的.雖然抹香鯨的牙齒很大足有20多厘米長,每側有40枚~50枚,卻是只有下頜有牙齒,而上頜只有被下頜牙齒“刺出”的一個個的洞.不過,抹香鯨習性與藍鯨截然不同它是非常利害的,獵物一旦被它咬住就難以脫身.它最喜歡吃的食物是深海大王烏賊因此“練就”了一身潛水的好功夫.
在所有鯨類中,以抹香鯨的潛水為最深,可達2200米.抹香鯨的經濟價值很高,巨大的“頭箱”中盛有一種特殊的鯨蠟油,過去人們誤以為是腦子里流出來的,所以叫它“腦油”其實“腦油”與腦無關.這是一種用處很大的潤滑油,許多精密儀器,如手表、天文鐘甚至火箭,都離不了它一頭大的抹香鯨的頭部可以裝一噸這樣的油.著名的龍涎香就是這種鯨腸道里的異物,這是一種極好的保香劑,抹香鯨的名字也是由此而來的.
海中智叟——海豚
海豚也是一種小型齒鯨動物.
過去人們常說,在動物界中猴子是最聰明的動物.但事實證明,海豚比猴子還要聰明.有些技藝,猴子要經過幾百次訓練才能學會,而海豚只需二十幾次就能學會.如果用動物的腦占身體重量的百分比來衡量動物的聰明程度,那么海豚僅次于人,而猴子名列第三.
海豚經過訓練后,不僅可以表演各種技藝,例如頂球、鉆火圈……而且在人的特殊訓育下,它們可以充當人的助手,戴上抓取器可以潛至海底打撈沉入海底中的物品,如實驗用的火箭、導彈等,或給從事水下作業的人員傳遞信息和工具,還能進行軍事偵察,甚至充當“敢死隊”,攜帶炸藥和彈頭沖擊敵艦或炸毀敵方水下導彈發射裝置.
會爬樹的魚
魚類在水中生活的主要呼吸器官是鰓.魚兒離開水,鰓絲干燥,彼此粘接,停止呼吸,生命也就停止了.然而,在我國沿海生活著一種能夠適應兩棲生活的彈涂魚.
彈涂魚體長10厘米左右,略側扁,兩眼在頭部上方,似蛙眼,視野開闊.它的鰓腔很大,鰓蓋密封,能貯存大量空氣.腔內表皮布滿血管網,起呼吸作用.它的皮膚亦布滿血管,血液通過極薄的皮膚,能夠直接與空氣進行氣體交換.其尾鰭在水中除起鰭的作用外,還是一種輔助呼吸器官.這些獨特的生理現象使它們能夠離開水,較長時間在空氣中生活此外,彈涂魚的左右兩個腹鰭合并成吸盤狀,能吸附于其他物體上.發達的胸鰭呈臂狀,很像高等動物的附肢.遇到敵害時,它的行動速度比人走路還要快.生活在熱帶地區的彈涂魚,在低潮時為了捕捉食物,常在海灘上跳來跳去,更喜歡爬到紅樹的根上面捕捉昆蟲吃.因此,人們稱之為“會爬樹的魚”.
神奇的“魔鬼魚”
“魔鬼魚”是一種龐大的熱帶魚類,學名叫前口蝠鲼.它的個頭和力氣常使潛水員害怕,因為只要它發起怒來,只需用它那強有力的“雙翅”一拍,就會碰斷人的骨頭,致人于死地.所以人們叫它“魔鬼魚”.有的時候蝠鲼用它的頭鰭把自己掛在小船的錨鏈上,拖著小船飛快地在海上跑來跑去,使漁民誤以為這是“魔鬼”在作怪,實際上是蝠鲼的惡作劇.
“魔鬼魚”喜歡成群游泳,有時潛棲海底,有時雌雄成雙成對升至海面.在繁殖季節,蝠鲼有時用雙鰭拍擊水面,躍起騰空,能躍出水面,在離水一人多高的上空“滑翔“,落水時,聲響猶如打炮,波及數里,非常壯觀.
蝠鲼看上去令人生畏,其實它是很溫和的,僅以甲殼動物或成群的小魚小蝦為食.在它的頭上長著兩只肉足,是它的頭鰭,頭鰭翻著向前突出,可以自由轉動,蝠鲼就是用這對頭鰭來驅趕食物,并把食物撥入口內吞食.
能發電和發射電波的魚
在魚類王國里有一類是會發電的或會發射無線電波的魚,它們獵食和御敵的方法是十分巧妙的.
在浩瀚的海洋里生活著會發電的電鰩,它的發電器是由鰓部肌肉變異而來的.在頭部的后部和肩部胸鰭內測,左右各有一個卵圓形的蜂窩狀的大發電器.每個發電器官最基本結構是一塊塊小板——電板(纖維組織),約40個電板上下重疊起來,形成一個個六角形的柱狀管,每側有600個管狀物,稱為電函管.其內充填有膠質物,故肉眼觀察為半透明的乳白色,與周圍粉紅色肌肉顯然不同.每塊電板具有神經末梢的一面為負極,另一面為正極,電流方向由腹方向背方,放電量70伏特~80伏特,有時能達到100伏特,每秒放電150次.人們解剖電鰩時,發現其胃內完整的鰻魚、比目魚和鮭魚,這是電鰩放電把活動力強的魚擊昏然后吞食之.因此,電鰩有“海底電擊手”之稱.
除電鰩外,刺鰩、星鰩、何氏鰩、中國團扇鰩等均具有較弱的發電器官.瞻星魚發電器位于眼后,呈卵圓形,發電量可達50伏特. 還有電鰻.
海中霸王——鯊魚
在浩瀚的海洋里,被稱為“海中霸王”的鯊魚遍布世界各大洋,在中國海就有70多種(全世界約有350種).大部分鯊魚對人類有利而無害,只有30多種鯊魚會無緣無故地襲擊人類和船只.鯊魚的確有吃人的惡名,但并非所有的鯊魚都吃人.
鯊魚的鼻孔位于頭部腹面口的前方,有的具有口鼻溝,連接在鼻口隅之間,嗅囊的褶皺增加了與外界環境的接觸面積.有人測定,1米長的鯊魚的嗅膜總面積可達4842平方厘米,因此鯊魚的嗅覺非常靈敏在幾公里之外它就能聞到血腥味,海中的動物一旦受傷,往往會受到鯊魚的襲擊而喪生.
鯊魚一般只吃活食,有時也吃腐肉,食物以魚類為主.有人在鼬鯊胃中發現了海豚、水禽、海龜、蟹和各種魚類等;在噬人鯊胃中曾取出一頭非常大的海獅;雙髻鯊的食物是魚和蟹;護士鯊、星鯊的餌料以小魚、貝類、甲殼類為主.
鯊魚在尋找食物時,通常一條或幾條在水中游弋,一旦發現目標就會快速出擊吞食之.特別是在輪船或飛機失事有大量食餌落水時,它們群集而至,處于興奮狂亂狀態的鯊魚幾乎要吃掉所遇到的一切,甚至為爭食而相互殘殺.
鯊魚屬于軟骨魚類,身上沒有魚鰾,調節沉浮主要靠它很大的肝臟.例如,在南半球發現的一條3.5米長的大白鯊,其肝臟重量達30公斤.科學家們的研究表明,鯊魚的肝臟依靠比一般甘油三酸脂輕得多的二?;视兔训脑鰷p來調節浮力.
鯊魚雖然兇猛,面目可憎,但全身都是寶,是重要的經濟魚類.鯊魚的肝臟特別大,富含維生素A、D,是制作魚肝油的重要原料;鯊魚皮可以制革,其鰭即是海味珍品——魚翅.鯊魚還可作藥用.據科學家研究發現鯊魚極少患癌癥,即使把最可怕的癌細胞移植到鯊魚體內,鯊魚仍安然無恙.因為它的細胞會分泌一種物質,這種物質不僅能抑制癌物質,而且還能使癌物質逆轉.
海中鴛鴦——蝴蝶魚
當人們見到陸地上飛舞的蝴蝶時會贊聲不絕,而蝴蝶魚的美名,就是因為這種魚猶如美麗的蝴蝶.人們若要在珊瑚礁魚類中選美的話,那么最富綺麗色彩和引人遐思的當首推蝴蝶魚了.
蝴蝶魚谷稱熱帶魚,是近海暖水性小型珊瑚礁魚類,最大的可超過30厘米,如細紋蝴蝶魚.蝴蝶魚身體側扁適宜在珊瑚叢中來回穿梭,它們能迅速而敏捷地消逝在珊瑚枝或巖石縫隙里.蝴蝶魚吻長口小,適宜伸進珊瑚洞穴去捕捉無脊椎動物.
蝴蝶魚生活在五光十色的珊瑚礁礁盤中,具有一系列適應環境的本領其艷麗的體色可隨周圍環境的改變而改變.蝴蝶魚的體表有大量色素細胞在神經系統的控制下,可以或收縮,從而使體表呈現不同的色彩.通常一尾蝴蝶魚改變一次體色要幾分鐘,而有的僅需幾秒鐘.
許多蝶蝴魚有極巧妙的偽裝,它們常把自己真正的眼睛藏在穿過頭部的黑色條紋之中,而在尾柄處或背鰭后留有一個非常醒目的“偽眼”,常使捕食者誤認為是其頭部而受到迷惑.當敵害向其“偽眼”襲擊時,蝴蝶魚劍鰭疾擺,逃之夭夭.
蝴蝶魚對愛情忠貞專一,大部分都成雙入對,好似陸生鴛鴦,它們成雙成對在珊瑚礁中游弋、戲耍,總是形影不離.當一尾進行攝食時,另一尾就在其周圍警戒.蝴蝶魚由于體色艷麗,深受我國觀賞魚愛好的青睞.它們在沿海各地的水族館中被大量飼養.
輕盈飄逸的水母
在那蔚藍色的海洋里,棲息著許多美麗透明的水母,它們一個個像降落傘似地漂浮在大海里,婀娜多姿的容貌使人贊嘆不絕.天藍色的帆水母背部豎著一個透明的“帆”借著海風和海浪,像一只小船在海中顛簸.海月水母具有傘樣的鐘狀體,浮在海面如同皓月墜入海中,十分美麗.形如僧帽的僧帽水母,其觸手甚長,上面布滿了無數小刺胞,刺胞的毒液與眼鏡蛇的毒液相似.
還有那劇毒的立方水母,又稱“海黃蜂”.在海洋里,見到這些水母可千萬別動手觸摸,否則會被其帶毒的刺胞蜇傷,甚至喪命.
美麗的“海菊花”
陸地上的菊花,秋季開放,而在煙波浩渺的海洋中,卻有一年四季盛開不敗的“海菊花”,它就是???
??螒B繁多,有上千種,一般呈圓筒狀,體色艷麗,基部附著在巖石、貝殼、砂礫或海底.??隙耸菆A形的盤,周圍有幾條到上千條菊瓣似的觸手,它們在水中隨波搖曳,一張一合,如花似錦.
生活在礁盤的大???蟻有天藍色、黃色的觸手,組成鮮艷的“花叢”,游魚和小蝦爭相嬉戲于“花叢”之中,一旦被其觸手中的刺細胞刺中,便被麻痹,最后被觸手卷入口中,成為其美餐.獨有那色彩鮮艷的小丑魚才可與其共棲,互利互惠.有些生物學家認為,??膲勖L達300年,所以這“海菊花”可長開300年而不謝,這是陸生菊花無法相比的.
多姿多彩的珊瑚
珊瑚蟲生活在溫暖的海洋里,擁擠固著在巖礁上.
新生的珊瑚就在死去的珊瑚骨骼上生長,有的生成樹枝狀,枝條纖美柔韌.珊瑚的形狀美麗多姿:有像鹿角的鹿角珊瑚;有似喇叭的筒狀珊瑚;有像蘑菇的石芝珊瑚等等,真是五花八門.那顏色有橙黃、粉紅、淺綠、紫的、藍的、白的……五顏六色.從珊瑚的觸手數目來分,可分為兩大類——八放珊瑚和六放珊瑚.珊瑚的觸手很小,都長在口旁邊,那“肚子”(內腔)里被分隔成若干小房間(消化腔),海水流過,把食物帶進消化腔吸收.活的珊瑚蟲有吸收鈣質制造骨骼的本領.
活的珊瑚蟲死去了,新的又不斷生長,日積月累,死珊瑚蟲的石灰質骨骼便形成了珊瑚礁、珊瑚島.
類似問題5:海底有哪些植物和動物[生物科目]
請問下你是指大洋深處,還是大陸架(就是指又海岸線延伸到海洋中的深度不足兩百米的平緩地帶).
大洋深處缺乏植物,大多是以一些可以利用含硫化合物作為能量來源的古細菌,它們大多生存在海底的火山口,還有一些以這些古細菌作為食物的深海的貝類或者甲殼類動物,還有一些深海蠕蟲,這些是火山口的.深度稍微淺一點的地方,一般生存著食腐的動物或者以海洋雪(死亡的浮游生物的尸體)為食的動物,同時也存在也前兩者為食的動物,這些動物有很多可以自行發光,吸引其他動物.再往上就是太陽光可以射進來的地區,在這一區域存在著大量的浮游生物,以及以浮游生物為食的魚類,也存在捕食魚類的更高一級的生物,如鯊魚,海豚之類的.
在大陸架上,由于存在肥沃的泥土,生長著大量海藻以及各種各樣的海帶,同時還有珊瑚蟲(珊瑚蟲屬于動物),它們構成了美麗的珊瑚,并形成珊瑚礁,在珊瑚礁中生存的大量的魚類,烏賊,魷魚,還有甲殼動物,貝類動物,海洋節肢動物(海蜘蛛),海蛇,海星,???海龜等等.由于此處豐富的食物資源,也吸引了大量的鯊魚等其他生物.
在海洋中還生存著很多的水母,不管在淺海還是深海都有他們的蹤跡.
網上有很多海洋生物的圖片,你可以繼續去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