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在脂肪代謝中是怎樣代謝-脂肪代謝-生物學習資料
編輯: admin 2017-12-03
-
4
甘油三酯代謝
(一)合成代謝
甘油三酯是機體儲存能量及氧化供能的重要形式. 1?合成部位及原料 肝、脂肪組織、小腸是合成的重要場所,以肝的合成能力最強,注意: 豆制品促進脂肪代謝
肝細胞能合成脂肪,但不能儲存脂肪.合成后要與載脂蛋白、膽固醇等結合成極低密度脂蛋白,入血運到肝外組織儲存或加以利用.若肝合成的甘油三酯不能及時轉運,會形成脂肪肝.脂肪細胞是機體合成及儲存脂肪的倉庫. 合成甘油三酯所需的甘油及脂肪酸主要由葡萄糖代謝提供.其中甘油由糖酵解生成的磷酸二羥丙酮轉化而成,脂肪酸由糖氧化分解生成的乙酰CoA合成. 2?合成基本過程 ①甘油一酯途徑:這是小腸粘膜細胞合成脂肪的途徑,由甘油一酯和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 ②甘油二酯途徑:肝細胞和脂肪細胞的合成途徑. 脂肪細胞缺乏甘油激酶因而不能利用游離甘油,只能利用葡萄糖代謝提供的3-磷酸甘油.
(二)分解代謝
即為脂肪動員,在脂肪細胞內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的酶作用下,將脂肪分解為脂肪酸及甘油并釋放入血供其他組織氧化. 甘油甘油激酶——>3-磷酸甘油——>磷酸二羥丙酮——>糖酵解或有氧氧化供能,也可轉變成糖脂肪酸與清蛋白結合轉運入各組織經β-氧化供能.
(三)脂肪酸的分解代謝—β-氧化
在氧供充足條件下,脂肪酸可分解為乙酰CoA,徹底氧化成CO2和H2O并釋放出大量能量,大多數組織均能氧化脂肪酸,但腦組織例外,因為脂肪酸不能通過血腦屏障.其氧化具體步驟如下: 1. 脂肪酸活化,生成脂酰CoA. 2.脂酰CoA進入線粒體,因為脂肪酸的β-氧化在線粒體中進行.這一步需要肉堿的轉運.肉堿脂酰轉移酶I是脂酸β氧化的限速酶,脂酰CoA進入線粒體是脂酸β-氧化的主要限速步驟,如饑餓時,糖供不足,此酶活性增強,脂肪酸氧化增強,機體靠脂肪酸來供能. 3.脂肪酸的β-氧化,基本過程(見原書) 丁酰CoA經最后一次β氧化:生成2分子乙酰CoA 故每次β氧化1分子脂酰CoA生成1分子FADH2,1分子NADH+H+,1分子乙酰CoA,通過呼吸鏈氧化前者生成2分子ATP,后者生成3分子ATP. 4?脂肪酸氧化的能量生成 脂肪酸與葡萄糖不同,其能量生成多少與其所含碳原子數有關,因每種脂肪酸分子大小不同其生成ATP的量中不同,以軟脂酸為例;1分子軟脂酸含16個碳原子,靠7次β氧化生成7分子NADH+H+,7分子FADH2,8分子乙酰CoA,而所有脂肪酸活化均需耗去2分子ATP.故1分子軟脂酸徹底氧化共生成: 7×2.5+7×1.5+8×10-2=106分子ATP 以重量計,脂肪酸產生的能量比葡萄糖多.
(四)脂肪酸的其他氧化方式
1?不飽和脂肪酸的氧化,也在線粒體進行,其與飽和脂肪酸不同的是鍵的順反不同,通過異構體之間的相互轉化,即可進行β-氧化. 2?過氧化酶體脂酸氧化:主要是使不能進入線粒體的二十碳、二十二碳脂肪酸先氧化成較短的脂肪酸,以便能進入線粒體內分解氧化,對較短鍵脂肪酸無效. 3?丙酸的氧化:人體含有極少量奇數碳原子脂肪酸氧化后還生成1分子丙酰CoA,丙酰CoA經羧化及異構酶作用轉變為琥珀酰CoA,然后參加三羧酸循環而被氧化.
(五)酮體的生成及利用
酮體包括乙酰乙酸、β-羥丁酸、丙酮.酮體是脂肪酸在肝分解氧化時特有的中間代謝物,脂肪酸在線粒體中β氧化生成的大量乙酰CoA除氧化磷酸化提供能量外,也可合成酮體.但是肝卻不能利用酮體,因為其缺乏利用酮體的酶系. 1?生成過程: 2?利用:肝生成的酮體經血運輸到肝外組織進一步分解氧化. 總之肝是生成酮體的器官,但不能利用酮體,肝外組織不能生成酮體,卻可以利用酮體. 3?生理意義 長期饑餓,糖供應不足時,脂肪酸被大量動用,生成乙酰CoA氧化供能,但象腦組織不能利用脂肪酸,因其不能通過血腦屏障,而酮體溶于水,分子小,可通過血腦屏障,故此時肝中合成酮體增加,轉運至腦為其供能.但在正常情況下,血中酮體含量很少. 嚴重糖尿病患者,葡萄糖得不到有效利用,脂肪酸轉化生成大量酮體,超過肝外組織利用的能力,引起血中酮體升高,可致酮癥酸中毒. 4?酮體生成的調節 ①1〃飽食或糖供應充足時:胰島素分泌增加,脂肪動員減少,酮體生成減少;2〃糖代謝旺盛3-?磷酸甘油及ATP充足,脂肪酸脂化增多,氧化減少,酮體生成減少;3〃糖代謝過程中的乙酰CoA和檸檬酸能別構激活乙酰CoA羧化酶,促進丙二酰CoA合成,而后者能抑制肉堿脂酰轉移酶 Ⅰ,阻止β-氧化的進行,酮體生成減少. ②饑餓或糖供應不足或糖尿病患者,與上述正好相反,酮體生成增加.
(六)脂肪酸的合成代謝
1?脂肪酸主要從乙酰CoA合成,凡是代謝中產生乙酰CoA的物質,都是合成脂肪酸的原料,機體多種組織均可合成脂肪酸,肝是主要場所,脂肪酸合成酶系存在于線粒體外胞液中.但乙酰CoA不易透過線粒體膜,所以需要穿梭系統將乙酰CoA轉運至胞液中,主要通過檸檬酸-丙酮酸循環來完成. 脂酸的合成還需ATP、NADPH等,所需氫全部NADPH提供,NADPH主要來自磷酸戊糖通路. 2?軟脂酸的合成過程(見原書) 乙酰CoA羧化酶是脂酸合成的限速酶,存在于胞液中,輔基為生物素.檸檬酸、異檸檬酸是其變構激活劑,故在飽食后,糖代謝旺盛,代謝過程中的檸檬酸可別構激活此酶促進脂肪酸的合成,而軟脂酰CoA是其變構抑制劑,降低脂肪酸合成.此酶也有共價修飾調節,胰高血糖素通過共價修飾抑制其活性. ②從乙酰CoA和丙二酰CoA合成長鏈脂肪酸,實際上是一個重復加長過程,每次延長2個碳原子,由脂肪酸合成多酶體系催化.哺乳動物中,具有活性的酶是一二聚體,此二聚體解聚則活性喪失.每一亞基皆有ACP及輔基構成,合成過程中,脂?;催B在輔基上.丁酰是脂酸合成酶催化第一輪產物,通過第一輪乙酰CoA和丙二酰CoA之間縮合、還原、脫水、還原等步驟,C原子增加2個,此后再以丙二酰CoA為碳源繼續前述反應,每次增加2個C原子,經過7次循環之后,即可生成16個碳原子的軟脂酸. 3?酸碳鏈的加長. 碳鏈延長在肝細胞的內質網或線粒體中進行,在軟脂酸的基礎上,生成更長碳鏈的脂肪酸. 4?脂肪酸合成的調節(過程見原書) 胰島素誘導乙酰CoA羧化酶、脂肪酸合成酶的合成,促進脂肪酸合成,還能促使脂肪酸進入脂肪組織,加速合成脂肪.而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素、生長素抑制脂肪酸合成.
(七)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重要衍生物
前列腺素、血栓素、白三烯均由多不飽和脂肪酸衍生而來,在調節細胞代謝上具有重要作用,與炎癥、免疫、過敏及心血管疾病等重要病理過程有關.在激素或其他因素刺激下,膜脂由磷脂酶A2催化水解,釋放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在脂過氧化酶作用下生成丙三烯,在環過氧化酶作用下生成前列腺素、血栓素.
類似問題
類似問題1:脂質代謝中為何不說甘油和脂肪酸先轉變為葡萄糖,再由葡萄糖轉變成糖元呢?脂質代謝中說甘油和脂肪酸能夠轉變為糖元.但糖元的基本單位是葡萄糖,那何不說甘油和脂肪酸先轉變為葡萄糖,[生物科目]
好復雜
糖類在細胞內的代謝途徑.植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合成糖.人和動物體內的糖主要來自植物性食物,特別是小麥、大米、玉米等主食中的淀粉.糖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供給能量.能量是在糖氧化分解過程中逐步釋放的.食物中的淀粉及其他糖類先經消化道中的酶水解成單糖,再吸收入血液輸送到各種組織.人和動物的消化道中沒有水解纖維素的酶,不能消化纖維素.但不少微生物如細菌、真菌等能產生纖維素酶.反芻動物能食草,就是因為胃中有這類微生物.動物的肝和肌肉可以糖原的形式貯存葡萄糖.分解時,這兩種糖原均先酶促降解成磷酸葡萄糖再與葡萄糖分解代謝匯合.肝糖原也可經磷酸葡萄糖,轉變為葡萄糖以補充血糖,肌糖原只能供肌肉利用.淀粉在植物細胞中也先分解為單糖再利用.葡萄糖在細胞內的分解有無氧氧化、有氧氧化、磷酸戊糖循環等多種途徑.在無氧情況下,葡萄糖酵解成丙酮酸,再還原成乳酸或酒精及其他產物.此過程稱無氧酵解或發酵,所產生的能量較少.在有氧情況下,葡萄糖經酵解生成丙酮酸,再經氧化脫羧基作用,轉變成乙酰輔酶A.后者通過三羧酸循環徹底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此過程產生的能量較多,是需氧生物獲取能量的主要途徑.丙酮酸是經復雜的丙酮酸脫氫多酶體系的催化,轉變成乙酰輔酶A的,參加這一酶系的輔酶有輔酶A(含泛酸)、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等,總反應式為:
丙酮酸 輔酶A NAD →乙酰輔酶A CO2 NADH H
在植物和一些微生物體內,糖還可循乙醛酸循環分解.此循環是三羧酸循環的支路,因乙醛酸為其中間產物,故名.其總反應是:
2乙酰輔酶A NAD 2H2O→琥珀酸 2輔酶A NADH H 即2分子乙酰輔酶A可通過此循環生成一分子琥珀酸,后者不但可補充三羧酸循環上的物質,還可作為合成葡萄糖的前體物質.如植物種子發芽時,乙醛酸循環很活躍,可把貯存脂肪降解所生成的脂肪酸轉變成葡萄糖.在動植物和微生物體中,普遍存在的另一條糖的分解途徑是磷酸戊糖途徑.開始時,6-磷酸葡萄糖經脫氫和脫羧反應生成5-磷酸戊糖和CO2,然后5-磷酸戊糖經過若干復雜的轉糖基反應,又生成6-磷酸葡萄糖.整個過程可以看作是每6個6-磷酸葡萄糖分子經過一系列反應重新變成5個分子,另一個分子則分解為CO2.6(6-磷酸葡萄糖) 6O2→5(6-磷酸葡萄糖) 6CO2 5H2O Pi磷酸戊糖途徑產能不多,但有獨特的生物學意義.首先,核酸中的戊糖賴此途徑供應.其次,脫氫反應的輔酶是NADP (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反應后產生的還原型輔酶NADPH是生物體的“還原力”,可直接參加合成代謝中許多重要的還原反應,如長鏈脂肪酸的合成,光合作用組織中磷酸丙糖的還原,許多羥基化反應(如苯丙氨酸轉變成酪氨酸),腎上腺皮質固醇的還原等.另外,循環的中間產物還可轉變成多種物質.植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利用大氣中的CO2合成糖.蔗糖不僅是重要的光合作用產物,而且是糖類在植物體內轉運的主要形式;在自然界分布很廣,特別在甘蔗、甜菜、菠蘿的汁液中最多.蔗糖在高等植物中的主要合成途徑是:
UDPG 6-磷酸果糖→UDP 磷酸蔗糖
磷酸蔗糖→蔗糖 磷酸
式中UDPG是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的縮寫符號,其結構式是:
它是由1-磷酸葡萄糖與尿苷三磷酸(UTP)作用生成的.淀粉合成時,主要的葡萄糖基供體是腺苷二磷酸葡萄糖(ADPG).在酶的作用下,供體將葡萄糖基轉移到受體(含葡萄糖基的寡糖)上,經多次重復形成含α-1,4糖苷鍵的直鏈淀粉.然后部分α-1,4鍵酶促轉換為α-1,6鍵,使直鏈淀粉轉化為支鏈淀粉.人和動物肝臟及肌肉中糖原的合成過程與支鏈淀粉的合成相似,但以UDPG為葡萄糖基供體,催化反應的酶也不相同.其他單糖如果糖、半乳糖等先轉變成1-磷酸葡萄糖,再合成糖原.非糖物質如丙酮酸、甘油、乳酸和大多數氨基酸,以及三羧酸循環的中間代謝物等,可以轉變為葡萄糖和糖原.非糖物質轉變為糖稱作糖異生作用,主要在肝臟中進行,在腎臟中也可進行.在糖原儲備耗盡時,糖異生作用是葡萄糖的重要來源.糖異生作用中的一些步驟與酵解相同,而方向相反,正好是酵解中某些反應的逆反應.但是,有數個步驟則是由另外的酶催化的不同類型的反應.所以,糖酵解和糖異生是分別獨立進行的代謝途徑.這很有利于機體對代謝的調節.糖可以分解產生乙酰輔酶A,轉而合成脂肪酸;糖又可轉變成磷酸甘油;因而糖能轉變成脂肪.體內糖原的貯備有限,如食用過多的糖類食物,多余的糖就以脂肪的形式儲存.這就是食量過大易發胖的原因.
類似問題2:甘油去脂肪怎樣用
是脂肪粒吧
怎樣有效去除脂肪粒?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同時眼睛也是最能顯示一個人年齡的部位,如果眼睛的周圍長滿了脂肪粒,就要警惕了,這說明我們的皮膚出現了問題,需要及時的補救了,如何去除脂肪粒,我把我的親身經驗個大家分享一下.
工具/原料
玫瑰油1滴、甘菊1滴、德國甘菊2滴、薰衣草3滴、玫瑰果油3ml、甜杏仁基礎油10ml、葡萄籽油20ml
方法/步驟
1、將以上材料充分混合,
2、每天輕柔按摩長脂肪粒的地方,記得不要太用力氣
3、一周后脂肪粒即可部分消失
4、三周后就可以全部消失的無影無蹤,
注意事項
記得調配好此按摩油后一定在測敏安全后才使用.
類似問題3:1.脂質與脂肪是什么關系 2.脂肪和油是什么關系 3.脂肪和甘油是什么關系 4.磷脂與甘油是什么關1.脂質與脂肪是什么關系2.脂肪和油是什么關系3.脂肪和甘油是什么關系4.磷脂與甘油是什么關系
脂質包括磷脂,脂肪,膽固醇
類似問題4:什么是甘油二脂[化學科目]
甘油二酯:甘油)分子中兩個羥基被酸(有機羧酸或磷酸)酯化生成的化合物,如甘油二磷酸酯、甘油二乙酸酯等.不同的甘油二-酯化合物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質,有不同的用處,如甘油二乙酸酯,是無色液體,可用作溶劑,塑料軟化劑.X為有機羧酸、磷酸和脂肪酸等.
類似問題5:化學書里說:油脂=甘油+高級脂肪酸 油脂包括脂肪和油 生物書里說:脂肪=甘油+脂肪酸 矛盾么?那么高級脂肪酸和脂肪酸到底有什么區別
油是不飽和高級脂肪酸甘油酯,脂肪是飽和高級脂肪酸甘油酯,統稱為油脂,都是高級脂肪酸甘油酯,是一種有機物.生物書里的并沒化學書里的詳細,不需要講求那么多,生物書里所說的脂肪酸僅是飽和脂肪酸,也就是說生物里多只研究動物體里的脂肪,而不管植物中的油,所以它不需要分那么細.高級脂肪酸包括在脂肪酸里面,高級指碳數比較多而已(通常指C6~C26的一元羧酸).應該夠你理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