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設計一個實驗分離土壤中的細菌、放線菌、霉菌的純培養
編輯: admin 2017-12-03
-
4
1.分別配細菌、放線菌和霉菌的培養基
2.得到不同濃度土壤溶液,涂布在三種培養基上.
3.從三種培養基上分別挑取單菌落,劃線培養
類似問題
類似問題1:如何對土壤中細菌、放線菌及霉菌數量進行測定,要求設計實驗方案![生物科目]
【實驗內容及步驟】
一、分離
1.\x05制備土壤懸液及系列稀釋液
稱取土壤1g,放入99mL無菌水的三角瓶中,振蕩10min,即為稀釋10-2的土壤懸液.另取裝有無菌試管5支,用記號筆編上10-3、10-4、10-5、10-6 、10-7 .在每只試管中用無菌吸管加入4.5ml無菌水.取已稀釋成10-2的土壤液,振蕩后靜止0.5min,用無菌吸管吸取0.5mL土壤懸液加入10-3的無菌水的試管中,并在試管內輕輕吹吸數次,使之充分混勻,即成10-3土壤稀釋液.同法依次連續稀釋至10-4、10-5、10-6、10-7土壤懸液.
2.\x05倒平板
將已經配制好的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高氏一號培養基、土豆培養基在電熱爐上熔化.在無菌工作臺的酒精燈旁,將培養基倒入培養皿中,加蓋后輕輕搖動使其在培養基上均勻鋪開,平置于桌面上,待其凝固后即為平板,注意保證無菌操作.
3.\x05涂布法分離各類微生物
將0.2ml菌懸液滴在平板表面中央位置,右手拿無菌涂布器平放在平板表面,將菌懸液先沿一條子線輕輕的來回推動,是之均勻分布,然后改變方向沿另一直線來回推動,平板邊緣可改變方向用涂布器再涂布幾次.
4.\x05培養(incubation)
28~30C,24~48hr
5.\x05觀察記錄結果、記數(counting plates):細菌數量=數出的菌落數/稀釋度.例如,10-5稀釋度時菌落數為125個,則細菌數量=125/10-5=1.25*107個/ml.
這個是大學的實驗,用的方法是稀釋涂平板計數.
類似問題2:培養細菌、放線菌、酵母菌、霉菌分別用哪些常用的培養基?[生物科目]
常用的細菌培養基有營養肉湯和營養瓊脂培養基;常用的放線菌培養基為高氏1號培養基;常用的酵母菌培養基有馬鈴薯蔗糖培養基和麥芽汁培養基;常用的霉菌培養基有馬鈴薯蔗糖培養基、豆芽汁葡萄糖(或蔗糖)瓊脂培養基和察氏培養基等.
類似問題3:土壤放線菌的分離 老是分離不出來采回來的土樣風干兩天,用高氏一號培養基,平板涂抹法,為什么總是沒有放線菌.其次,放線菌菌落形態特征是什么?如何與真菌區別?[生物科目]
放線菌菌落小而緊密、干燥、不透明、難以挑取,當大量孢子覆蓋于菌落表面時,就形成表面為粉末狀或顆粒狀的典型放線菌菌落,由于基內菌絲和孢子常有顏色,使得菌落的正反面呈現出不同的色澤.
你說與真菌的差別?主要是說跟霉菌吧?霉菌菌落的話應該是比較大的,可能是大而疏松也可能大而緊密,其他一些跟放線菌都差不多,比如都是顏色多種多樣,與培養基緊密結合難于挑取.但在氣味上有很大差別,放線菌具有泥腥味,而霉菌具有霉味.還有一點就是放線菌菌落周圍瓊脂平面會有變形的現象.你說沒找到放線菌,可能是你稀釋平板的稀釋度不夠,你試一下稀釋到10-6或者10-5,看能不能找到放線菌.可能是稀釋度不夠,放線菌抑制了或者菌落太小,而其他細菌的菌落又太多,不容易找到.
類似問題4:如何從土壤中分離得到一株可以產生某種從未被發現的新的抗生素的放線菌?最好能設計一個實驗~[生物科目]
是這樣的,放線菌好分離,因為每一株都有可能帶有某種從未被發現的新的抗生素,難得是后面的檢測抗生素的過程.
連續稀釋分離法
①取1克土樣,在火焰旁放入裝有99毫克無菌水的錐形瓶內,充分搖勻,將菌分散.
②用移液管吸取上述菌懸液1毫升,放入盛有9毫升無菌水的試管中,并進一步稀釋成1000倍,即10-3的菌懸液.按10倍稀釋法連續稀釋到10-8(每1次稀釋,都須更換移液管).
③取3支1毫升移液管分別從10-8、10-7、10-6菌懸液中吸取1毫升菌懸液,分別注入編號10-8、10-7和10-6的培養皿內,同一稀釋液重復做3個培養皿.
④將溫度為45~50℃的營養瓊脂培養基(其成分和配制方法見本章第三節)倒入上述各培養皿內,輕輕旋轉使菌懸液充分混合均勻,凝固后,將培養皿倒扣放置在溫暖處(28℃左右),每天觀察培養基表面有無微生物菌落.
⑤經過一定時間培養后,培養基上長出菌落,根據菌落特征,初步判斷屬于何種類型的微生物,并在顯微鏡下檢查,若菌體形態一致,則可認為是初步分離到純菌種放線菌.
⑥將分離培養所得的純菌種,從平板培養基轉移到試管斜面培養基上培養.
平板劃線分離法
①取1克土樣,在火焰旁加進裝有99毫升無菌水的錐形瓶中,堵塞棉塞,制成菌懸液待用.
②取一培養皿置于實驗臺上,左手將培養皿打開稍許,向培養皿內注入熔化的營養固體培養基10~12毫升,輕輕轉動培養皿,使其中的培養基分布均勻,平放桌上,使其凝成平板.然后在皿底用蠟筆劃分A、B、C、D幾個區.應連續制作幾份平板培養基.
③將培養皿底部用姆指和無名指固定成傾斜狀態,在火焰旁將培養皿稍微打開.在此同時,用環狀接種針在火焰旁取少許菌懸液,迅速送入培養皿內,在平板培養基的一邊,作第1次平行劃線 7條,轉動培養皿約70°角,用燒過冷卻的接種針,通過第1次劃線部分作第2次平行劃線,然后再用同樣方法,作第3次平行劃線.劃線時,應使平板培養基表面向下,以免空氣中雜菌落入.接種針應與平板表面成30°角左右.不要使接種針碰到培養皿邊緣,也不要將培養基劃破.
④將劃線后的培養皿倒放在28℃左右的溫暖處進行培養,待長出菌落后,鑒定微生物類群,并根據鏡檢結果,判斷是否已分離到了純菌種.如果菌種很純,則可轉移到斜面培養基上進一步培養.
連續稀釋分離法和平板劃線法,均須在無菌室或接種箱內進行.
注:如果菌落的硬度較大,干燥致密,且與基質緊密結合,不易被針挑起,這就是放線菌菌落.
類似問題5:一般土壤中分離的菌是什么細菌[生物科目]
土壤中有許多微生物,數量從多到少一次為細菌、放線菌、真菌、藻類和原生動物.